在內憂外患都平息以後,楊堅距離皇帝寶座僅有一步之遙了。不久,在文武百官的多次勸諫之下,周靜帝被迫寫好禪位詔書,然後送到楊堅的王府,至此,楊堅終於披上了最高權力象征的黃袍,登上心儀已久的帝位。當時楊堅四十歲。即位後,楊堅把國號改為隋,年號定為“開皇”。這就是曆史上著名的隋文帝。此後楊堅為穩固他的江山,將連同周靜帝在內的宇文宗室都斬殺殆盡。
楊堅代周建隋,對於宇文宗室無疑是一次血腥的屠殺,而對於廣大黎民而言,則是幸運的。楊堅在中國曆史上還算得上是一個有功績的皇帝。因為周宣帝在位時間雖然很短,卻施行嚴刑酷法,大肆征發徭役,令人民苦不堪言。楊堅輔政後,為了更好地治理國家,罷黜了一些沒有才幹的大臣,包括對自己奪取帝位有功的人,並提拔了大量有真才實學的人,修改法律,刪除嚴酷的律條,而且他以身作則,提倡節儉,嚴禁大興土木,這些措施大大地減少了國家的財政開支。他稱帝後,在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麵采取了一係列改革,使社會經濟得以恢複和發展。在隋文帝統治的二十年間,天下安定,國庫富足,幾乎達到了後來盛唐的水平。因此,曆史上也將隋文帝的統治稱為“開皇之治”。
南北一戰
楊堅代周建隋後,南方仍處於分裂狀態。陳朝雄據東南半壁江山,後梁立國江陵獨據一方、原梁朝高涼太守馮寶之妻洗夫人留守嶺南。統一的大業落在了隋文帝楊堅的肩上。
隋朝建立之初,隋文帝就試圖統一南方,但那時內亂不斷,突厥等外敵環繞,無暇顧及陳朝,隋文帝隻得暫時與陳修好,不以兵戎相見,處處忍讓。然而,隋文帝一刻也沒有忘記吞並江南,他在耐心地等待著有利的滅陳時機。
隋文帝首先用拉攏與和親的手段使後梁臣服,而後在他即將起兵滅陳之時,率先滅了後梁,為一舉滅陳掃清了障礙。
在此期間,他在國內進行了一係列改革。
一是改革官製,規範了三省六部製;二是簡化地方行政,形成州、郡、縣三級政權;三是對官吏的選拔任用製度進行修正,杜絕腐敗與徇私枉法;四是重新製定法律,《開皇律》的製定為減輕刑罰做出了努力;五是重新對軍隊進行編製,實現了兵農合一,也使少數民族與漢族融合在同一兵役製下;六是招流民開墾荒地,對賦稅進行調整,減輕了農民的經濟負擔;七是整理戶籍,避免了地方官員肆意貪汙的可能;八是設置賑災儲備,在遭受水、旱等災害時,平時積蓄的大量糧食可使受災的饑民得到及時救助,使國家和地方的政權穩定:九是統一貨幣和度量衡,由於各地私自鑄錢的事時有發生,對國家的財政收入和賦稅、軍隊的費用都有極大的影響,所以統一貨幣和度量衡對社會經濟陳後主的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十是提倡儉樸的生活和樸實的文風,有效地杜絕了奢華浪費,扭轉了六朝以來靡麗的文風。經過改革,隋朝出現了欣欣向榮的局麵,國庫充實了,糧食充足了,兵源壯大了,此時已明顯地呈現出北強南弱的局麵,滅陳的時機漸趨成熟。
從開皇五年(585),隋文帝開始了滅陳的具體準備工作。首先是迷惑陳人,隋文帝不斷示弱,以使陳人相信隋朝並不想與陳朝打仗。其次是求謀,隋文帝讓大臣們當參謀,提出自己的滅陳方案,來製訂戰略計劃。他用高熲之計,趁陳人將要收割之際,以小部隊經常假裝襲擾,使其無暇收割,忙於禦敵,從而破壞陳朝糧食儲備。同時連續幾次的假襲擊,如同“狼來了”的效果一樣,使陳人疲敝,為將來出其不意的攻擊做好了準備。刺史崔仲方更是提出了一整套伐陳的軍事部署和具體步驟。另外,朝中的許多大臣也都提出了各自的平陳建議,隋文帝將眾人之策彙總,推出了一套最佳的戰略方案。
接下來就是伐陳的具體準備工作了。隋文帝命人一麵在長江下遊秘密營造戰船,一麵又在長江上遊大張旗鼓地擺出欲進攻陳朝的姿態,弄得陳朝十分緊張,急忙準備發兵。結果發現隻是隋兵在換防。虛驚一場之後,陳人對隋兵的喧鬧漸漸習以為常,也就不再戒備了。
隋朝厲兵秣馬,陳朝卻是歌舞升平。當時陳朝的皇帝是陳後主,這是一個有名的荒淫皇帝。他大興土木,建造豪華綺麗的亭台樓閣,其裝飾之華麗無以倫比,並以植奇花異草等作為點綴,每當微風吹來,香飄數裏。陳後主並不滿足於這片不會說話的風景,他還要用絕色美人點綴他的園林樓閣。陳後主身邊有眾多的嬪妃,他最寵愛的是張麗華。她最初隻是個侍女,天生麗質、氣質超人的她令陳後主一見傾心,十分喜愛,封為貴妃。此後,她便與其他嬪妃一起終日與陳後主飲酒嬉戲。而陳後主也是一個風流君王,詩詞歌賦樣樣精通,但就是不精通治國,因此他更樂於與美人、大臣吟詩作對,譜曲編舞,《玉樹後庭花》、《臨春樂》就是其中比較著名的歌曲。陳後主漸漸荒於朝政,他討厭聽到不好的消息,凡是報喜不報憂的必得他寵信,致使後宮嬪妃不但參與朝政,而且還勾結宦官買官賣官禍亂國家。他們還借助陳後主排擠正直官員,加重賦稅,盤剝百姓。同時,又奪去武將兵權,用文官統領軍隊,造成文武解體。而陳後主對此卻不聞不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