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寧靜致遠(3)(1 / 3)

至於喝酒,其實袁勤生是可以喝酒的,一次他在家裏試過,高度老燒可以喝到3至4兩。但他對醉酒深惡痛絕,醉酒不僅傷身體,而且耽誤工作,破壞自我形象。即使工作需要應酬時,也保持清醒頭腦,進行自我約束:多吃菜,少吃飯,應酬酒,絕敬煙,這是他40多年來當企業領導自定的一條鐵律。酒能不喝的盡量不喝,即使喝酒,不能超越8成的酒量,高度酒絕不超過1兩。有人對他說,你試一試醉酒的滋味,試了就能體驗到生活的真味。袁勤生說,我很膽小,怕醉了醒不過來怎麼辦?所以我不敢逾越這一步。他在大量的應酬中,都自覺堅持不醉的原則,保持了文明的形象。

自1985年至1997年江南儀表廠來客最興旺的10多年裏,平均每天幾乎有上百位各地、各級領導在廠就餐。那時社會上吃喝風盛行,袁勤生為了避免這股風漫延至工廠,在自己的招待所宴會廳裏和工廠食堂的小客廳裏,貼上了“就餐不超過45分鍾”的告示。對於這一告示,來客褒貶不一,喜歡磨時間喝酒的人認為45分鍾不能盡興,但大多數表示歡迎,認為這樣可節約時間,對拒絕勸酒也是一個硬理由。

其時就餐不必主人告誡,因為每批就餐人員中總會有人提醒大家掌握時間。這一小小舉動,是逆風而動的大膽作為,來此就餐的常熟幾任書記、市長都表示讚賞。

人的文明程度除了體現在接人待物外,還在於平時的生活習慣。

而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和外部的環境不無關係。一次,他參加江蘇省委組織部組織的到徐州銅山參觀學習黨建工作。在賓館住下後,感覺房間的設施還可以,可賓館管理者在交付門鎖後,給每個住宿者每人兩張手紙,這一節儉規矩令他十分驚訝。

第二天到鎮裏參觀,一下車去找廁所方便,隻見廁所糞池裏丟滿了廢報紙,可見這裏人們如廁都用廢報紙的。下午到村裏,在參觀完漂亮的村黨支部活動室後,他特地到村部的廁所去轉了一下,發現廁所裏蒼蠅飛舞,糞池上擱著兩塊木板,糞池裏紙屑全無。他好奇地問同行的人,才知道原來這裏的人大便不用手紙,完後在旁邊一垛泥牆上擦一下就完事。

此次參觀,讓袁勤生感受太深了,他感覺到提高農民的文明素質任重而道遠,必須從小事抓起,從外部環境抓起。回來後,他對企業的所有廁所進行改造,裏麵放足手紙和香皂,並將廁所更名為“舒園”。同時明確領導班子全體成員,每周一天輪值廁所管理,檢查廁所的衛生和手紙、肥皂是否有脫供等情況。

那時,江南儀表廠的生產、生活硬件和配套設施已具一定水平,袁勤生想,硬件隻要花錢建設就能上水平,但人的整體素質這一軟件不提高,人家還是瞧不起我們農民和農民出身的工人。思想不改造,素質不提高,現代化也是不牢靠的。如何提高人的素質?他感到社會上風行用罰款來製止人的不文明行為隻會適得其反,於是他專門召開了一個改變農民不文明行為的動員大會,采取以獎代罰,用激勵的辦法來逐步提高人的素質。如在第五章“自我評獎激勵法”中所說的,實行每年一度的每個職工自我考核、文明發獎製度,每年年終發給每個職工一張自我對照考核表,讓職工自我記載以下項目:隨地吐痰、亂扔垃圾、說髒粗話、惡語傷人、夫妻不和、鄰裏糾紛、不尊重老人等。沒有此情況的給予獎勵。袁勤生還明確:凡是你吐痰時,隻要周圍無人,或者說沒被人看到,可以不作記載。袁勤生說,第一步解決羞恥問題,第二步才解決逐步形成習慣的問題。這樣連續幾年用啟發和“激勵”的方式進行考核,循序漸進地而不是急於求成地消除不文明行為。這樣不斷地督促,使廣大職工潛移默化地養成文明習慣,社會的文明程度才會大大提高。

教育子女成就事業

袁勤生是26歲和董荷景結婚的。那年,袁勤生在王莊農機廠當會計,董荷景在王莊東陳巷村務農。婚後兩年,董景荷一直沒有生育。

這是初夏的一個星期天,在家午睡的袁勤生一覺醒來,突然發現客廳裏桌子上放著一個嬰兒。是誰家的孩子呀?他趕忙叫來董荷景觀看。董荷景也呆住了,細看是個女嬰,繈褓中有一張字條,上麵寫著歪歪斜斜幾個字:“這女孩1968年4月5日生,送給你袁勤生了。”董景荷說:“這孩子已經10個月了,是不是有什麼缺陷才遺棄的呢?”

然而仔細觀察,沒有呀,一切正常。這女嬰圓圓的小臉蛋紅撲撲的像隻小蘋果,不哭不鬧,十分可愛。

是誰將孩子送給他們的呢?從那張紙條上分析,這家人肯定住在不遠處,否則怎麼認識他們,而且還知道他們沒有生育。袁勤生和董荷景抱著這個棄嬰,沿王莊小街一家家詢問,但都說沒聽說有人棄嬰。他倆來到公社民政所,民政所的一位民政員對他們說,你們暫且先把她撫養,讓我仔細查問,待有消息後再通知你們。於是,夫妻倆隻得將女嬰抱回家。

三天後,袁勤生找到那位民政員。民政員對他說:“我已四處查找,都沒有消息。這樣吧,你們又沒有孩子,還是養著吧,我幫你們報戶口。”其實,三天下來,袁勤生夫婦已對這女嬰有感情了,當下就決定收養這孩子。這就是他們的大女兒袁夢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