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寧靜致遠(4)(2 / 3)

在法國巴黎,袁勤生感受到這座神奇城市建築藝術的魅力。在巴黎城市的各個社區中,到處可以看到博物館、影劇院、花園、噴泉和雕塑。袁勤生乘船遊覽塞納河,最使人震撼是那一座座美麗的橋,由於建造時期不同,建築風格各異,橋梁上精美的雕塑與浮飾,令他讚歎不已。更讓他難忘的是,每當他乘坐的船從橋下經過,橋上的人雖互不相識,卻熱情地向他們揮手致意,他不禁被這樣的場景深深感染,也像對老朋友一樣,用剛剛學到的幾句簡單法語打起招呼來。橋頭有藝人演唱,有畫家、攝影家寫生、拍照;橋欄上和橋孔旁,一對對情侶擁吻親熱,呈現出一幅巴黎最迷人的風情畫。他不禁感慨,這裏人與人,人與自然,相處得如此融洽、和諧呀!

袁勤生和夫人董荷景在旅途中

巴黎人的文化生活豐富多彩,娛樂形式文雅,藝術氣氛濃重。巴黎人喜歡喝咖啡,在巴黎街頭的人行道上,到處可以看到男女老少悠閑地、懶洋洋地坐在路邊的咖啡座上,曬著冬日慵懶的陽光,無所事事地麵對著車水馬龍的大街、攘來熙往的各種膚色的過路人,任憑時間如同塵埃般讓咖啡的氣息帶走……他想起了朱自清在他的《歐遊雜記》中的那段文字:“從前人說‘六朝’賣菜傭都有煙水氣,巴黎人誰身上大概都長著一兩根雅骨吧。”他們“幾乎像呼吸空氣一樣呼吸著藝術氣,自然而然就雅起來了”。

在袁勤生的印象裏,“老外”是昂首挺胸的,似乎很傲邁,但自從踏上澳大利亞時,這種印象馬上消失了。這些澳大利亞人相當熱情,無論在哪兒迷了路,隻要走上前去求助,他們都會認真細心地幫助你。在一些非正規的小道上過馬路時,開車的司機停下了車讓道等待,那種耐心真的讓人很感動。

澳大利亞首都堪培拉位於悉尼和墨爾本之間,距澳大利亞阿爾卑斯山不遠。位於市中心的市政府辦公大樓,周圍花園環繞。眾多的公園和花園異彩紛呈,秋天整個城市看上去是一個金色的世界。除了蔚為壯觀的澳大利亞國會、政府大樓和工商界大廈外,堪培拉還有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很多與澳大利亞有外交關係的各國大使館都坐落在堪培拉的一個使館區,使館區風景優美。澳大利亞空氣純淨透明,天空透亮高遠。仰望藍天白雲,俯觀碧海浪花,沐浴著習習海風,深吸幾口清爽的空氣,瞬間就會忘記了人世間的一切煩惱。回來後,袁勤生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澳大利亞的空氣為什麼那麼純淨?

在國際大都市東京,袁勤生見識了這座號稱亞洲第一大城市、世界第二大城市的繁華。這裏是色彩斑斕的世界,它沒有任何規則,沒有秩序,不受任何約束,它們一下子跳入並占據了他的視野。盡管袁勤生在世界各地也到過不少繁華之地,在電視上也見過許許多多燈紅酒綠的場景,但此刻,眼前的一切卻是那充滿誘惑的特殊魅力的刺激,令人陶醉。但他也看到腐朽沒落的一麵。在新宿站那邊有個歌舞伎町,如棋陣般的小街裏,豔光四射,各出奇謀。遊走在街頭,卻有皮條酷男尾隨,一路為你分發名片,上麵是妓女們的電話。入夜,成群結隊的各國白領,坦坦蕩蕩地來到這裏享受“後街春光”。

在南亞獅城新加坡,袁勤生強烈地感受到華人文化、馬來文化及印度文化等多元民族特色,擁有漢語、英語、馬來語和泰米爾語四種官方語言。新加坡的國花叫卓錦?萬代蘭,它有一個姣美的唇片和五個尊片,唇片四綻,象征新加坡四大民族和有漢語、英語、馬來語和泰米爾語四種語言的平等。花由下麵相對的裂片拱扶著,象征著和諧,同甘苦、共榮辱。這裏環境潔淨,有“花園城市”的美稱。社會文明,國人整體素質高,盡管車水馬龍,但交通秩序井然,很少擁堵。但袁勤生對用罰款和重刑來規範人的社會行為不敢苟同。這裏連亂扔廢棄物、在公共場所吸煙、不衝公共廁所也要被重罰,還要被起訴。每年有千餘名男性罪犯被判鞭刑。難道這就是資本主義社會的“法治”特征嗎?

不管是在國內考察,還是出國旅遊,都對拓展視野,增長知識大有益處。袁勤生想,難怪古人要說,“讀萬卷書,行萬裏路”了,“讀萬卷書”乃極言多讀書,才博學精通;“行萬裏路”是講多遊曆,才能閱曆深廣,視野遠大。兩者同樣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