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9章 演講(1 / 2)

白色的花狀物體到底是什麼,答案就是爆米花了。

起源於中國宋朝的爆米花,當時的詩人範成大在他的《石湖集》中曾提到過上元節吳中各地爆穀的風俗,並解釋說:“炒糯穀以卜,穀名勃婁,北人號糯米花。”為什麼他把爆米花叫做“孛婁”呢?爆米花想是摹擬爆穀時的響聲,因為當地的方言把打雷的聲音叫做“孛轆”。

這裏說的爆米花,其實指的是玉米花,過去在地球的城鄉都叫包穀花,不少人到了現代的時候仍然這樣叫,而四川人,則是把包穀花叫成包穀泡。因口感特別的好,即香又酥且脆,還帶一點甜味,化渣而無殘留,即便是牙齒不好的人,吃起來也有滋有味。吃這種爆米花,一顆一顆接一顆的,吃個沒完,舍不得丟手,所以這爆米花冠以“不丟手”三字,也就得名不丟手爆米花。

爆米花機器自然是學究父子研究製作出來的,而且李功哲所做的爆米花當然不僅僅隻是普通的爆米花那麼簡單,他還作弊一樣的往裏麵添加了一種特殊的東西。

卡羅琳韋利克的鹹味黃油焦糖!地球上的十大甜點之一!

李功哲事先將黃油切丁下到鍋裏+糖+水。開火,不用勺子碰鍋裏的所有東西!每當受熱不均勻時便精準的注意轉鍋。看著鍋裏先是開始起大泡了,然後又變小泡了,離火,加全脂奶油,上火,叉子進鍋裏開始攪拌~攪拌~攪拌~直至均勻後才關火,離火,加鹹黃油,攪拌。攪拌均勻後將其倒入小瓶子~。

於是大名鼎鼎的卡羅琳韋利克的鹹味黃油焦糖就出鍋了,將這種鹹味黃油焦糖混合在爆米花之中便會發出奇特的香味,讓人們不由得心馳神往起來。

無論是誰都無法阻止得了這種魅力,在東海糖還是很缺乏並且高貴的,這個世界上的人並不會用穀物來造糖,並且李功哲在做了充分的考察之後發現東海並沒有產甘蔗和甜菜或者是類似東西的地方。

於是他得出了結論在這裏製作甜食一定會大受歡迎的,果然不出他所料他的甜食得到了極好的效果。

鹹味與甜味的巧妙結合,讓人們迷醉在了天堂之中,眾人無一例外的覺得自己仿佛已經要融化了一般。

融化在李功哲的甜品天堂!

李功哲笑了一會之後對眾人大聲的喊道:“接下來請各位傾聽一場演講,在演講過後還會有更美味的東西奉上。”

廣場上的眾人一聽便明白了,原來這甜食不是白吃的,而是一種營銷宣傳的手段啊。

不過這東西是真好吃,聽聽一些演講也無妨。

大家就抱著這種心情,被李功哲成功的都忽悠留了下來,李功哲笑了笑從鍾樓上退了出去並且順便把爆米花機器也拖走了。

學究父親這個時候上場了,他上場的時候注意到退場的李功哲正麵目猙獰的狠力咬著自己的手指,似乎是在忍受著某種極大的痛苦一樣。學究父親拉住了李功哲有些擔心的問道:“你看起來不太舒服,發生了什麼?”

李功哲搖了搖頭,對學究父親說道:“沒有什麼大礙,你不用管我,自己上去好好表現吧。”

說完李功哲就頭也不回的從鍾樓上下去了,學究父親看著李功哲果斷的背影,又轉頭過去看了看鍾樓的陽台,他深吸了一口氣於是轉過身去堅定的站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