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與宗教之戰(上)(1 / 2)

這天薑皓星正在網上查閱有關神仙的資料,郝建國無意中看見,不由笑道:“你怎麼也會看這種東西?”

薑皓星正看得入迷,頭也不抬地反問:“看這個有什麼不對嗎?”

“這些封建迷信的東西,不應該是你們科學家看的吧?”郝建國笑道。

聽到這句話,薑皓星從電腦屏幕前轉過頭來,正色道:“難道你認為,宗教就一定不對,科學就一定正確嗎?”

郝建國奇道:“難道不對嗎?你想想,十七世紀初,伽利略被迫宣布放棄自己的主張。三百多年後,愛因斯坦百年誕辰紀念日上,教皇保羅二世卻為伽利略平反,承認他是對的。時至今日,在科學與宗教的鬥爭中,科學無疑占了上風。這沒有任何疑問吧?”

薑皓星點頭道:“沒錯,與實證的科學相比,僵化的宗教缺乏說服力,甚至很多時候,都不能自圓其說。例如,根據《聖經》的說法,上帝是萬能的,同時又是仁慈的。可是,出現在人間的惡,究竟是上帝無力阻止呢?還是他有意不管?如果是前者,那麼上帝就不是萬能的,而如果是後者,上帝又談何仁慈?這兩者之間,上帝隻能選擇其一,相信上帝自己也會感到很為難。”

“比之宗教,科學則更有邏輯性,更能令人信服。可是,爭論中的雙方,一定有一方正確嗎?科學一定是對的嗎?”

頓了頓,薑皓星繼續道:“表麵看來,這問題似乎很可笑,甚至沒有必要回答,但仔細想想,有哪一門科學,不是建立在幾條特定的假設,或所謂的公理之上?這些假設真的正確嗎?一旦它們出了問題,那由此導出的一係列理論自然也有問題,至少,需要一定的修正。”

“其實,科學的含義,就是在一種理論被提出後,不斷用各種實驗去驗證它。如果發現是錯的,就放棄它,或者對它進行修正;如果發現是對的,那就等待下一次的驗證,同時,它的可信度就高了一點。可是,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永遠也得不到必定正確的理論,或者說真理,因為證偽隻需要一個實驗,但再多的實驗也不能證明理論的正確性,而隻能無限地提高它的可信度。就算我們找到了真理,我們也並不知道,隻知道這是個蠻不錯的,值得信賴的理論。”

回憶著自己在軒轅星係的學習過程,薑皓星緩緩道:“本來,我對科學是沒有什麼疑問的,少年時,我曾相信,科學能解釋一切,也能做到一切,如果現在還有科學所解決不了的,那也隻是因為它不完善,在將來,這些問題終究會得到解決。但現在看來,事實並非如此。”

說到這裏,薑皓星迅速在頭腦中過了一遍地球上的科技成就,用郝建國能夠理解的話說道:“例如,如果量子力學正確的話,我們想同時知道一個粒子的位置和動量,就是永遠也做不到的。這與儀器是否精密,測量是否仔細無關。或許,上帝能夠知道,但至少,我們不能。”

薑皓星繼續道:“你在學校裏,學過《生理學》這門課程吧?學了它之後,你難道沒有為人類自身結構的複雜、精巧而感到驚訝嗎?一個單細胞生物的結構已經能令我們驚歎不已,而在它之上,由以億計的細胞組成的高等動物,以及更高級的、具有意識的人類,簡直是不可思議。人類真是進化而來的嗎?這麼點時間夠進化嗎?至少我是不敢相信的。”

“在此,我並不是懷疑達爾文的進化論,雖然有人認為進化論違背了熱力學第二定律,但我覺得對整個環境而言,熵還是增加的。不過,進化論並沒有真正解釋生命的起源,更別提生命起源的環境了。”

“談到環境,如果追根究底的話,自然得研究整個宇宙。那麼,宇宙是如何產生的,原因又是什麼?對於這個問題,解釋無非有兩種:宇宙一直存在;宇宙始於某時。如果是前者,那麼在我們之前,已經有無限的時間過去,宇宙已經過去了相連事態的一個無限序列,而序列的無限就是它永遠不能通過連續的綜合而別完成,也就是說,宇宙一直存在是不可能的,它一定有一個開端。那麼,促成這個開端的原因又是什麼呢?”

郝建國想了想,答道:“開端的原因是大爆炸吧?”

薑皓星點了點頭,道:“以目前的科技來說,對此的解釋是大爆炸學說。宇宙從大爆炸中開始。至於大爆炸的原因,解釋是,時間隨著大爆炸而產生,之前沒有時間,而因果是時間概念,因此,說大爆炸的原因是沒有意義的。這個解釋雖然不能令所有人滿意,但本身也沒什麼錯誤,隻是,這樣的說法似乎近於宗教,因為教徒也可以說,在第一天,上帝創造了世界,也創造了時間……隻要把大爆炸換成上帝,同樣說得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