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與宗教之戰(上)(2 / 2)

薑皓星笑了笑,忽然開了個玩笑,道:“或許,教徒還能說,上帝創世之前,正在為提這個問題的人製造地獄。”

薑皓星繼續道:“其實,也正因為如此,大爆炸理論提出不久,就被教會所接納。不管怎麼說,大爆炸理論還是相當成功的。通過觀察恒星的紅移,發現恒星的確正以飛快的速度離我們遠去,經測量,宇宙中氫占75%,氦占25%,與大爆炸理論預言一致,而如果退回到100億年至150億年前宇宙中最早的客體,也與大爆炸的粗略估計吻合,這一切都支持著大爆炸理論,而彭齊亞斯和威爾遜測出的宇宙背景輻射,這個宇宙創生時的遺跡,更消除了人們對它的疑慮。可是,在大爆炸之後,我們的宇宙為什麼會是現在這個樣子?有現在這樣的低熵?”

“要知道,如果隨機選擇的話,選到一個最高熵的可能是最大的,而選到一個低熵的概率相當的小。對科學家們來說,最令他們感到奇怪的,是所觀察到的物質世界的結構對常量的改變相當敏感,基本力的強度稍微有一點差異,就會造成物質世界結構的劇烈變化。例如,倘若核力稍弱,質子和中子的結合就會被量子分裂破壞,所有的恒星將會熄滅。若是核力稍強,兩個質子就有可能克服它們共有的電斥力而粘在一起,便不會有氫從大爆炸中留下來,穩定的恒星也不複存在了。而假如引力的強度改變哪怕是1040分之一,就破壞了恒星內部電磁力和引力的平衡,所有的恒星隻能不是藍巨星就是紅矮星,太陽這種恒星就不存在了。看起來,大自然賦予基本常量奇跡般的數值巧合,似乎是經過精心設計的。”

薑皓星伸出了三跟手指,逐一道:“對此,主流的科學解釋大致有三種。一是認為概率是針對集合的,對單個事件,談概率沒有意義。這話沒錯,可是,不能否認,大爆炸是以一種罕見的形式,創造了一個罕見的宇宙,並且,恰好是一個適合人類居住的宇宙。這多少讓人感到奇怪。”

“對此的回答是,假如宇宙不是這個樣子,就不會有我們在這裏奇怪了。無疑,這種人擇理論多少有點牽強。另一種觀點是多宇宙理論,認為我們的宇宙隻是無窮多宇宙中的一個,我們的宇宙適合人居住,同時也有更多的宇宙沒有生物存在。”

“這解釋似乎沒什麼問題,可是,借助於無窮多宇宙來解釋一個宇宙,怎麼也說不過去,這違背了奧科姆剃刀原理。最易被接受的解釋是,宇宙開始時過熱,不容許鐵的存在,之後,宇宙又冷得太快,沒有足夠數量的核反應發生。於是,原初物質就落在低熵的氫的形態中。可是,宇宙的溫度又為什麼這麼變化?到底是偶然還是必然?而生命的產生,是偶然還是必然?”

“無生命的原子湊到一起,就有了生命。最初,人們是不相信的。他們認為活的生物體內一定有一種‘生命力’,它是神賜的。但隨著生命科學的發展,細胞被發現,DNA被發現,我們對生命了解越來越多,逐漸否認了‘生命力’的存在。米勒——尤裏實驗在模擬的原始大氣和原始海洋中,用放電模擬閃電產生了氨基酸,更證明了生命能從無到有。可是,事情真這麼簡單嗎?”

“我們知道,物理學一直走在自然科學的前沿,從牛頓到愛因斯坦,物理學家們破壞了無數人心中的信仰,逐步強調了物質的重要性,而否認了精神的影響。但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物理學現在對精神越來越趨於肯定,相反,生命科學正試圖完全取消精神。從某種意義上說,生命科學正走在上個世紀物理學的道路上。這不能不讓我們產生聯想,如果生命科學進一步發展,會不會繼續走物理學的老路?現在關於生命起源的觀點是否正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