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殺蚩尤。
在係昆山上麵,用池泥建築了一座共工台,當地凡是射箭的人,都不敢朝著台所在的北方射擊,為的是敬畏共工的威靈。
當時,黃帝居住在天地的中央,主宰一切神靈,稱中央天帝。他有個弟弟叫蚩尤,這個人野心很大,他先篡位殺死了炎帝,又想打敗黃帝,成為中央天帝。為了達到這個目的,蚩尤命他的臣民製造了許多兵器,然後率領魑魅魍魎等妖魔鬼怪和銅頭鐵額的士兵,去討伐黃帝。黃帝沒有做準備,剛交戰,就吃了大敗仗。為了有效對抗氣勢洶洶、有備而來的蚩尤,黃帝派遣應龍到冀州的原野上去抵禦他。
應龍是天上一條神龍,它長有一對翅膀,住在凶黎土邱山南端,擅長蓄水行雨。應龍展開翅膀,飛行在空中,蓄積了大量的水,準備一舉淹沒蚩尤。哪知蚩尤早有防備,他請來風伯和雨師,縱起一場大風雨,使應龍蓄的水失去了作用。
就在自己的部隊快支持不住的時候,黃帝調來了自己的女兒名叫魃的人們都叫她旱魃,對付蚩尤的風伯雨師。魃住在共工台上,經常穿著一件青色衣服,禿頂,頭上沒有一根頭發。魃的身體內蘊藏著豐富的熱力。她接到父親的調令後,運用自己的特長把狂風和暴雨都止住了。就這樣,黃帝殺掉了作惡多端的蚩尤。
再說那位天女旱魃,她用盡了神力,不能再返回天國了。她居住的地方,一年四季一滴雨也沒有,人民生活在痛苦之中。後來,叔均向黃帝建議,把旱魃安置在赤水的北邊。這樣一來,旱災的威脅解除了,叔均也因為立下大功,而被黃帝封為田神。旱魃她在人間遊蕩慣了,不安守本分,便時時偷逃出來,到處騷擾百姓。所到之處,難免發生旱災。痛恨旱魃想要驅逐她的人民,便設下禁咒向她禱告道:“神啊!回到北方赤水你的故居去吧。”據說旱魃聽了這番話後,感到羞愧,又回到赤水去了。後來,人們經常在赤水北方,看到一位穿青色衣服的女子在天地之間走來走去,她就是天女旱魃。
精衛填海。
北方的發鳩山上,有一種鳥,形狀像烏鴉,花腦袋,白嘴殼,紅足爪,每當嗚叫的時候,總發出“精衛”、“精衛”的聲音,時間長了,人們就稱呼這種鳥叫“精衛”。
精衛是太陽神炎帝的小女兒,原名叫女娃,住在東海之濱,她經常去大海邊遊玩。有一天,女娃照例來到大海邊散步,她抬頭看見海是藍藍的,天是藍藍的,海天一色,她頓覺心曠神怡。她深深陶醉在美麗的大自然之中,一時興起,躍入水中向大海深處遊去。突然,海上驟起大風,卷起層層波濤。女娃趕忙向岸邊回遊,但太晚了,狂風巨浪無情地將她卷入深深的海底。
女娃淹死在大海裏。然而,她的靈魂沒有隨著肉體的死亡而消失。她痛恨東海的殘酷,她發誓要使東海幹枯。於是,她的靈魂化成了“精衛”鳥。為了複仇,精衛鳥每天不停地去銜來西山的小樹枝、小石子,投到東海裏去,她要把大海填平。
四主要人物形象。
精衛。
《山海經·山經》“精衛填海”故事中的主人公。相傳她是炎帝女女娃精靈所化。女娃被海水淹死在東海之後,為了不讓別人再遭此劫難,便化做一隻名叫“精衛”的小鳥,立誌要將東海填平,陶淵明曾做詩讚她:“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精衛鳥不屈不撓的頑強鬥爭精神,象征著遠古人民與大自然作鬥爭的壯舉。
誇父。
《山海經·海外北經》“誇父逐日”故事中的主人公。傳說他是大神後土的後代,為了展示人的力量和太陽賽跑,最後渴死在尋找大湖的途中。《山海經·海外北經》還記述了誇父臨死前,扔掉手中的木杖,木杖變成了一片桃林。陶淵明曾做詩讚他:“誇父誕宏誌,乃與日競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