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被什麼一觸動,覺得要寫的東西特別多。但有時一個字都寫不出來。

有幾天,看見滿世界都是“怎麼寫”的問題紛飛,又有幾天又是“寫什麼”的問題覆蓋視野,都是舉足輕重者的話,似乎都不可忽視。直到最近,我對文學讀得少了,隻反複讀一兩種經典。之外,接觸了一些與文學毫無關係的人,了解了一些音樂、美術等方麵的東西,覺得這些自在更使人安靜一些。

有時候,看一下周圍的書寫,覺得跟趕場子似的,“客戶”需要什麼,便加工什麼,一時竟有些討厭和煩。遂想,但凡趕場子的東西,於自己真正的心靈又有多大的關係呢?

何懷碩教授說,真正的藝術家是一種性格,這種性格主要是對於所摯愛的藝術的持久、專注和狂然,要超越利害和無私,甚至毫無利益之想,並非為滿足欲望、追求功利而創作。真正的藝術家和聰明人的區別在於聰明人是識時務的“俊傑”,其一切的努力都有功利目的,努力的對象與方式時時在變,目觀四麵,耳聽八方。而真正的藝術家常常因專注於一點而忘了現實世界,近乎癡呆。因此,藝術家活在自己的特殊世界裏,孤立於人群之外,持久的狂熱會使之走得很遠,但也因此可能失去聰明人在現實世界中所獲得的許多甜美與利益。

因此,我想到長篇小說《紅樓夢》和短篇《聊齋誌異》的作者。他們使我羨慕,並愴然動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