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這次事件之後,朝中才是徹底平靜了。
連自己唯一的子嗣都可以犧牲,誰還能說自己有本錢和皇帝陛下頂撞呢。
皇帝陛下年滿六十的時候,瑞親王直言問他百年後江山托付何人,皇帝陛下直接調出一大卷案宗來,全部是宗室子的言行及評價。其中排第一的便是瑞親王。
瑞親王倒也不驚訝,不解釋,隻道:“皇兄琢磨這麼多年,就琢磨了這些?”
皇帝陛下不動聲色,道:“你又知道了?”
“從守一死的那天起我就知道了,不,更早。”
“你知道了些什麼?”
“你後悔了,後悔當時年輕氣盛,後悔當初受人攛掇。這幾年你收拾的人不少,下手也重,出手最狠的,永遠都是當時向你進言殺守一的人。守一死了之後,你就開始沒日沒夜地想守一,你多想找到那麼一點點守一背叛你的證據,你多想證明守一是死得其所。可你越想,就越發現,守一是唯一一個為你生,為你死,為你做盡一切,就是不會對不住你的人,你甚至抓不到他任何把柄!於是你每天都活在痛苦中,你懶於後宮,因為你想通了後宮的女人是為什麼說動家族來構陷守一。你重武輕文,因為守一是武將出身,早年總被文臣打壓——皇兄,你已經到了耳順之年了,該原諒你自己了。”
“說這個沒意思。朕知道自己錯了。朕想了這麼多年,明裏暗裏調查過很多次,以前疏忽的細節,都知道了,隻能證明朕錯得很離譜。”側過臉,視線投向左側的空席。多年前守一還在的時候,永遠都在他的左手邊站著,“朕以為他甘心下賤,才爬上朕的床,沒想到隻是聽命而已。朕以為他貪戀權勢,故作大度以陷朕於不義,沒想到他真就這樣容易放開到手的勢力……當年沒想到、現在又想到的太多了,心很累。”
皇帝的眼中,無聲無息地淌下淚來。
瑞親王沉默了一會,道:“我還有更多關於守一的事,沒和人說過,皇兄想聽嗎?”
皇帝頹廢極了,很疲倦地說:“說吧,反正已經這樣了。”
華朝的中興者中宗李聖平在六十歲時無疾而終,留下遺詔命其弟瑞親王繼位。
由於昭帝駕崩前夜正好與瑞親王徹夜長談,有不少人懷疑昭帝的死與瑞親王有關。但昭帝的遺詔確實是其親自寫下,又似乎他的死與瑞親王無關。
瑞親王做了二十年皇帝,也無嗣,皇位由他自己考核、挑選的宗室子繼承。
連續兩代帝王都是從宗室子裏挑選繼承人,這影響了了之後多代帝王。華朝自昭帝以後,帝王不關心子嗣,實在沒兒子繼位就從宗室裏選合適的,不僅有兄傳弟、父傳子、爺傳孫,叔傳侄,侄兒傳給叔叔的也不少,關係亂得一塌糊塗。
這也造成了另一個後果。由於華朝任何一個皇室宗親都可能成為皇帝,所以他們個個都奮發向上,力圖表現良好,因此比起前朝少了許多宗室欺壓百姓的事,出身宗室的人才也極多。
自中宗後,華朝沒出過昏君,沒出過暴君,雖然幾乎每代帝王都有那麼點瑕疵或者汙點,但都能撫民安國,大部分還有開疆擴土的建樹。
不管怎麼樣,史書總算又翻過了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