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六章(2)(2 / 2)

可是,從2001年3月24日開始構思,到2005年2月10日開始寫作,再到2007年3月17日完稿,長達六年,這一段心路曆程,卻是值得記錄的。

我在寫這篇後記時,已經是2008年5月1日,剛剛與出版社簽了出版合同,陽光燦爛,崇寺山寓所道地上的闊葉杜鵑正紅紅火火開著,鳥叫聲不絕於耳,連空氣中都漾溢著一種喜氣。

可是,有誰知道這六年是怎樣過來的呢?有很多作家在談起自己的長篇創作時,總是離不開兩字:艱辛。怎麼樣的與世隔絕,獨守一處,披肝瀝膽,披星戴月,才終成正果,雲雲。說實在的,我非常羨慕那些能躲開諸多煩惱的作家,一個人在清靜的氛圍裏做自己喜歡的事。可我,注定了沒有這些福分。我在一個部門做事,且事多煩雜,看同事們都拚了命往前趕,也就沒有一天想起為創作請假。這三十萬字的每一個,都是業餘時間寫的。

我總結這六年的創作時光,也是兩字:快樂。幾年不見的好友,見麵了總是說,你比以前發福了。心胸也比以往寬了,寫了這個長篇,就像是真的經曆過書中主人公經曆過的坎坷。那些艱難,那些痛苦,那些抗爭,那些勝利,仿佛成了我的人生閱曆。

實際上,這些主人公的經曆,是我一生的精神曆經磨練的縮影,我對人生的思考也決定了這部書的思想深度。我出生於一個物質上十分貧乏的農家,虧得有長輩在精神上的示範和激勵,讓我不斷地擺脫人生的困境。在寫作這本書的過程,也是某種程度上的人生總結過程。所以,愉悅。

有很多種打發業餘時間的辦法。有人念佛,有人釣魚,有人逛街,有人搓麻將,而我選擇了寫作。因為寫作是快樂的。有很多種排遣煩惱的辦法。有人喝酒,有人向朋友傾訴,有人喊山,有人唱歌,而我選擇了寫作。因為寫作最會平衡人的心靈。

在總結人生的同時,我也在總結我的小說創作。我天生的笨拙,不如有些作家具有驚人的語言天才。我在寫作這部書前,已經出版了兩部中短篇小說集,一部散文集和幾部長篇報告文學,自認為是一步一個腳印,從描紅和摹仿開始,進行了嚴格的小說創作訓練。藝術的積累不是簡單的量的積累,更有質的突破和飛躍,那一種蛻變的過程,始終讓人向往和快樂。

我非常感謝我的家鄉和父老鄉親。我的家鄉四麵環山,在一塊小拇指般狹長但充滿著生命力和創造力的小平原上,散落著小縣城和村莊,交通不便,與外界交流不多,至今方言裏保留著很多古時用語和發音,人們的生活習俗和觀念也較多地保留傳統。有一個很古老的劇種,叫山海平調,唱法原始、粗獷。我出生的村莊居然是這種劇種第一個戲班的誕生地。村莊在近代還出了一個國畫大師,他的畫風獨特,不僅筆墨蒼古,凝煉老辣,而且大氣磅礴,雄渾奇崛。我在這部書裏濃墨重彩極力渲染的民情風俗,不是刻意追求,而是一種自然的反映;寫實與超現實主義互相交融的創作手法,神秘、詭譎和諸多象征糅合一起的語言氛圍,包括行文方式,直至整部書的風格,無不受到這一片古老土地的影響。

也感謝湖南文藝出版社和責任編輯,他們慧眼獨具,允許我的這種寫法。前者還得承擔出版的市場風險,後者為這本書的問世披沙礪金,竭盡心智。(2008年5月1日於山海崇寺山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