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後,林區的工作人員開始了現場清理工作。一場大火,把林區裏的許多珍稀樹種都燒成了灰燼,許多樹木都燒得隻剩下枯幹。然而,在這場大火中,有一種樹卻奇跡般地幸存了下來,它就是落葉鬆。在林區巡視的工作人員發現,雖然林中落葉鬆的表皮已經被烤糊,但是,裏麵的組織卻絲毫沒有損壞。換句話說,這些落葉鬆還是活的,並沒有被燒死。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這場無情的大火幾乎毀掉了大半個林區,可是為什麼落葉鬆能幸存了下來?林區工作人員對此產生了疑惑。
其實,在我國粵西山區,也發現過在大火中沒有被燒死的植物,這種植物叫做木荷樹。當時,粵西山區一個林區遭遇了大火的摧殘,林區裏的樹木基本上都被大火吞噬。然而,讓人們意想不到的是,當大火燒到一小片木荷樹樹林的時候,火勢突然沒有那麼猛烈了,蔓延的速度也逐漸減慢。消防人員正是利用了這一有利時機,在林區工作人員的配合下,成功撲滅了大火。事後,工作人員發現,這些木荷樹竟然沒有什麼損傷。
這些不怕火燒的樹木,不得不讓人稱奇。而且,這些神奇的植物不僅我國有,外國也有。美國林業部門的一位專家在一場罕見的森林大火之後,曾經發表了一篇文章。他在文章中指出,通過對火災後樹木燃燒情況的仔細調查,他發現,火災現場的大部分常春藤並沒有被燒死,它們隻是表皮被燒焦。他由此猜測,這些常春藤可能具有防火的能力。有人還因此設想,如果將常春藤排成行種植在森林的周圍,也許就能成為“防火林”。
在非洲的安哥拉,也生長著一種不怕燒的樹,名叫梓柯。當地人發現,當發生火災時,梓柯一般都能安然無恙,不僅如此,當火苗燒到梓柯時,梓柯身上能噴出一種液體,這種液體竟然能夠滅火。
難道這些植物身上有什麼特異功能嗎?經過長時間的調查和研究,植物專家得出了一些結論。
有些植物之所以不怕火燒,是因為它們獨特的樹皮。拿落葉鬆來說,它那挺拔的樹幹外麵包裹著一層幾乎不含樹脂的粗皮。這層厚厚的樹皮很難燒透,大火隻能把它的表皮烤糊,而裏麵的組織卻不會被破壞。美國發現的不怕燒的常春藤也是由於有樹皮的保護。
有些植物不怕燒,是因為它的樹葉具有防火性,木荷樹就是這類植物。它的樹葉含水量高達45%,在烈火的燒烤下焦而不燃。而且它的葉片濃密,覆蓋麵積大,樹下又沒有雜草滋生,這樣既能阻止樹冠上部著火蔓延,又能防止地麵火焰延伸。
還有一些像梓柯這樣的植物,它們不怕火燒的秘密就在於它們有“秘密武器”。梓柯的樹枝間長著許多節苞,這些節苞長得就像饅頭一樣。可別小看了這些節苞,它裏麵儲滿液體,一旦遇到閃耀的火光,這種液體就會立即從節苞眾多的小孔中噴出。研究人員發現,這種液體中含有滅火能力很強的四氯化碳,這也是為什麼梓柯不僅不怕火燒,還能滅火的原因。
當然,除了以上幾種植物之外,大自然中還有許多不怕火的植物。對於它們不怕火的原因,有些專家已經有了明確的解釋,有些還在進一步的研究當中。但有一點可以確定,這些植物不怕火的特點是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逐漸形成的,是這些植物的一種自我保護能力的體現。
樹中的“不倒翁”
景色秀麗的雲南一直是我國的旅遊勝地,每年都有不少人來這裏遊山玩水。1993年,一棵神奇老樹又為雲南增添一處獨特的景觀。這棵大樹位於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南口村旁,是一棵百年老椿樹,這樣的百年老椿樹在當地隨處可見。可是,它的不同就在於,它是一棵倒了還能“站起來”的樹。
1993年1月27日,在雲南的普洱一帶發生了6.3級地震,在地震中大量房屋倒塌,百姓的生活受到了嚴重的影響。而這場地震的震中,就在距離老椿樹不到10千米的地方。但是,令人感到奇怪的是,這棵老椿樹竟然沒有倒,依然屹立在那裏。
地震剛剛過去不久,在2月18日的下午4時,一場10級大風又突然襲擊了普洱大部分地區。這一次,老椿樹沒能夠經受住狂風的摧殘,轟然倒在了地上。
許多村民知道老椿樹被吹倒的消息後都感到惋惜,因為他們經常在這棵老椿樹下乘涼。於是,很多村民來到了老椿樹跟前,有些人心疼地撫摸著這棵老椿樹的樹根。這時,有人驚奇地發現,這棵巨大的老椿樹竟然沒有直穿地層深部的主根,隻有無數在老椿樹倒地時已經折斷的支根和氣根。
難道就是這些支根和氣根支撐著這棵百年老樹?人們覺得這棵老椿樹非同一般。而之後發生的事,更加證明了這一點。
由於倒地後的老椿樹巨大樹冠恰巧阻斷了通往村頭的小路。村民們來去非常不方便。所以,當地相關部門經過磋商,決定將老椿樹分段砍斷後給老百姓當柴禾燒。
2月20日中午,得知這一消息的村民拿著家裏的工具,來到老椿樹旁,準備砍掉老椿樹,此時也有不少村民前來圍觀,人們像是在跟這棵百年老樹告別。
沒過多久,村民們就把老椿樹的樹冠和一些樹根砍斷,並運走了。後來,村民們又開始從上到下砍它的主幹。當他們把主幹砍到隻剩下3米左右的時候,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
突然,“嘩”的一聲,這棵老椿樹猛然站了起來,筆直地矗立在原來的位置,就好像從來沒有被刮倒一樣。這一瞬間,把正在砍樹幹的3個村民驚呆了。他們“啊”地大叫了一聲,便往四周跑,旁邊圍觀的人也不知所措,紛紛往後退。
看著突然間重新站立起來的老椿樹,人們的驚詫溢於言表。大家都在想:“明明已經被刮倒的老椿樹怎麼會忽然立起來了呢?”這時,有些人猜測,這棵百年老椿樹也許能夠通靈,它知道村民們要肢解它,所以突然站了起來。還有些人猜測,可能是這棵老椿樹多年來為老百姓遮風擋雨、避暑納涼,做了很多好事,上天認為它不應該就這麼死去,所以又讓它重新活了過來。有些人甚至認為,這棵老椿樹是一棵“神樹”,於是連忙跪在地上給老椿樹磕頭。這些猜測一傳十,十傳百,其他地方的許多農民都翻山越嶺前來朝拜這棵“神樹”。
難道,這棵百年老椿樹真的有靈性嗎?它到底為什麼又會重新站立起來呢?許多人產生了疑惑。
不久,聽說這一消息的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科委的科技工作人員來到南口村,對老椿樹進行了實地考察和研究。經過調查,有人猜測,當時大樹倒地之後,有部分氣根並沒有折斷,仍然和大樹連在一起。由於震中離老椿樹很近,地震過後,地殼的整合形成了一股拉力,將老椿樹地上的氣根全部重新拉緊。當老椿樹龐大的樹冠和樹枝沒有被砍斷的時候,這股拉力沒有辦法把老椿樹拉起,但是,在砍掉了樹冠、樹枝和部分樹幹之後,氣根便拉起了樹幹餘下的部分。所以,老椿樹就站立了起來。
可另外一些人不同意這種說法,他們認為,氣根畢竟不是主根。而且,當時老椿樹的氣根已經斷得差不多了,單靠剩下的幾個氣根,起不了多大作用,無法把老椿樹拉起來。
也有一些人認為,這一帶地質狀況非常複雜,老椿樹拔地而起的原因可能與地下極為複雜的地質狀況有關。至於到底是什麼樣複雜的地質狀況使得老椿樹重新站立起來,還需要繼續調查。
1995年4月,有關人員又來到了南口村,對老椿樹進行調查。隻見這棵老椿樹依然屹立在那裏,雖然當初砍伐的時候把它弄得傷痕累累,但是,這棵老椿樹仍然充滿活力,新的樹枝又重新長了出來。
人們對老椿樹的調查還在繼續,而這棵神奇的老椿樹也因此聲名遠揚。遊人們不在乎它重新站立的原因究竟是什麼,他們希望的是,這棵樹中的“不倒翁”能夠一直矗立在那裏,以顯示大自然的神奇力量。
身穿“防彈衣”的神木
你聽說過炮彈打不穿的樹嗎?在俄羅斯西部沃羅涅日市郊外,就生長著這樣一種神奇的樹。
20世紀70年代,蘇聯林業學家謝爾蓋·尼古拉維奇·戈爾申博士偶然聽說有種樹不怕子彈,他對此非常感興趣。於是,謝爾蓋博士專程來到了沃羅涅日市郊外,搜集了一些這種樹的樣本。回來後,謝爾蓋博士專門用這些樣本做了一個試驗。他在野地裏建造了一個很大的靶場,靶場中央豎起2000多個用這種樹做成的靶子。他對著靶子射出幾萬發子彈,結果隻有少數子彈穿透了靶子,絕大多數子彈都被堅硬的靶子彈了回來。
這個實驗結果,讓謝爾蓋博士非常驚奇,這種樹竟然真的不怕子彈,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其實,這種樹不怕炮彈的記載由來已久。早在300多年前的亞速海戰中,用這種樹做成的船,就以能抵擋住炮彈的進攻而聞名,當時的人們把它尊稱為“神木”。
公元1696年,沙皇俄國為了攻占亞速城堡,在亞速海上與土耳其人展開激戰。
戰爭一開始,海麵上就炮聲隆隆,殺聲震天。俄國的彼得大帝親自率領俄軍艦隊向土耳其的海上軍艦發起猛烈進攻。隻見亞速海麵上硝煙滾滾、火光衝天。由於在這場戰爭中,雙方都使用了重型大炮,在大炮的攻擊下,一艘艘戰艦紛紛中彈,沉入了海底。雖然土耳其的軍艦裝備精良,實力雄厚,但是俄國的士兵在彼得大帝的親自指揮下,個個奮勇爭先。沒過多久,俄國艦隊就占據了優勢,土耳其的艦隊漸漸支撐不住了。
這時,土耳其海軍準備逃跑,在逃跑之前,他們集中了所有的火力,向彼得大帝所在的戰艦發起了最後的攻擊。炮彈像雨點一樣向彼得大帝的戰艦飛來,有的落在了甲板上,有的直接打中了用以懸掛信號旗、支持觀測台的船桅。正當彼得大帝戰艦上的士兵驚慌失措的時候,隻見這些炮彈剛碰到船體就被反彈了出去,紛紛掉進了海裏。而且,被打中的桅杆竟然一點也沒有受損。
看到這樣的情景,土耳其士兵嚇得目瞪口呆。在他們還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俄國的艦隊就排山倒海般衝過來。已經毫無抵抗能力的土耳其士兵不得不投降。這些炮彈打不穿的戰艦,挽救了陷入危境的彼得大帝。
戰爭結束後,俄國士兵們對於這些能夠經受住炮彈襲擊的戰艦非常好奇。是什麼樣的材料,能讓這些戰艦“炮彈不入”呢?
據說,這些戰艦都是用沃羅涅日的“神木”做成的,這種“神木”是一種帶刺的橡樹,木材的剖麵呈紫色。但是,當時的人們無法解釋這些“神木”為什麼不怕炮彈的攻擊。
後來,人們還發現,這些不起眼的刺橡樹木質堅硬似鐵,不怕海水泡,不怕烈火燒,加工起來也特別費勁。
亞速海戰以後,俄國海軍打開了通向黑海的大門。彼得大帝把這種神奇的刺橡樹封為“俄羅斯國寶”,還專門派兵日夜守衛刺橡樹森林。
由此可見,這種刺橡樹的神奇本領很早就被人發現了。而謝爾蓋博士的試驗,又進一步驗證了這一點。為了找到這種刺橡樹不怕子彈的真正原因,謝爾蓋博士提取了靶子上的一些木纖維,放在顯微鏡下進行仔細的觀察。結果發現,在這些木纖維的外麵,全都包裹著一層半透明的膠質。據謝爾蓋博士判斷,這些膠質應該是木纖維的表皮細胞分泌出來的。而且,他還發現,這些膠質遇到空氣就會立即變硬,它的硬度足可以充當一層起防護作用的硬甲。
這麼硬的膠質是由什麼成分構成的呢?通過儀器的分析,謝爾蓋博士得出了結論,這些膠質裏含有銅、鉻、鈷離子以及一些氯化物等成分,正是由於這些物質的存在,才使得這種刺橡樹堅硬如鐵,不怕子彈。
此外,謝爾蓋博士還通過試驗證實,這種刺橡樹確實像以前俄國人說的那樣,還具有耐火性和耐水性。
他用刺橡樹的木頭做成了一個大水池,水池的接合部分用特種膠水膠合。池子內灌滿海水,並把各種形狀的刺橡樹小木塊丟進去,然後將池子封閉上。3年後,謝爾蓋博士打開密封的水池,取出了小木塊。他驚奇地發現,池子裏的木塊完好無損,一塊也沒腐爛變形。這說明,它的確不怕海水腐蝕。謝爾蓋博士認為,是它木纖維中的硬膠質起了防水的作用。
後來,謝爾蓋博士又做了一個試驗。他把一個用刺橡樹的木頭製成的房屋模型投入了溫度高達300℃的爐膛中。一個小時以後,他打開爐膛,模型竟然沒有任何損壞。謝爾蓋博士立即對這個模型進行化驗,結果表明,刺橡樹分泌的膠質在高溫下能生成一層防火層,並分解成一種不會燃燒的氣體,它能抑製氧氣的助燃作用,使火焰慢慢熄滅。
至此,“神木”的秘密終於被揭開,它的“特異功能”都源自於它表麵分泌的膠質。希望不久的將來,人們就可以開發出這些膠質的價值,讓它為人類也打造一身“防彈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