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千年回響,二程思想震乾坤(3 / 3)

周謙衝將縣誌上刊載周家的內容告訴妻子後,妻子專門撰文《雙鳳亭探幽》,在海外介紹雙鳳亭與程朱理學對黃陂的影響。

在繼承二程遺風的同時,黃陂還與時俱進。在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張之洞在湖北實行新政,提倡新學,黃陂率先響應,將望魯書院改為師範學堂,加強了全縣的師資建設。1905年複改為縣模範高等小學堂。當代科壇泰鬥、美國首任華人與亞裔大學校長田長霖的祖父田慶芬與父親田永謙都是在該校畢業後,先後考入京師大學堂和北京大學,而後一躍成為政治精英與教育家的。

此外,黃陂還在縣北長軒嶺興建了一所以程顥之名命名的小學--道明小學。著名學者和教育家餘家菊、陳啟天就是道明小學畢業的高材生。其中餘家菊的兒子餘傳韜係台灣著名教育家。

武昌首義後,湖北都督府的首任審計科長胡康民回鄉興辦教育,先任黃陂勸學所長和黃陂教育會長,後創辦黃陂第一所中學--私立前川中學。其中前川之名亦來自程顥詩“傍花隨柳過前川”。

抗日勝利後,胡康民哲嗣胡秋原還鄉,繼任校長,擴建校舍,整頓發展,校譽日隆。前川中學升入全國重點大學的人數居全省前列,有一批學子或一躍成為世界文壇泰鬥和科壇巨匠,或成為一代革命精英。其中著名的黃麻起義總指揮潘忠汝、副總指揮和工農革命軍第七軍軍長吳光浩,都曾在前川中學學習過,後來畢業於黃埔軍校,成為一代名將。國際原子能研究所的科學家李長庚、留德水利專家陳克誡博士等也是從前川中學走出的名流。而胡秋原家裏就出了八名留美博士。難怪民國大總統黎元洪的長子黎紹基曾經用英文向國外介紹說:“長江流域的中遊,要找到一個文風頗盛的縣份,那便是我的祖籍地黃陂……”

二程兄弟在陂求學時“魯台望道”,在洛陽講學“如坐春風”,其弟子尊師的“程門立雪”等千古佳話,在黃陂這片熱土上深深地紮下了根,並激勵著一代又一代黃陂學子茁壯成長。

2004年,黃陂為開發二程文化資源,開始打造二程文化品牌,先後在電視台舉辦專題講座、將其列入黃陂一中校編教材,程頤先生的第29世孫、著名旅美學者、漢語言文字專家、哲學家,現居美國賓州小城蓋茲堡的程德祥,獲悉後再次訪問了二程故裏黃陂。

其實,早在十年前,程德祥就曾到黃陂考察,當時由於文化遺址均遭到破壞,史料散失,他感到很寒心。當時參與接待的黃陂縣文物管理所所長黎世炎便作為一個有心人開始調查整理有關史料,十年中他會同有關人員自備經費,跋涉千裏、查閱史料百萬字,走遍了黃陂及周邊地區,經核對證實,分居在黃陂的“二程”後裔實屬嫡係。他們自二程祖父於宋太平興國年間來黃陂,至今已有40代子孫,分居在黃陂的35個灣組,多達1.5萬人。周邊的孝感市、紅安縣二程鎮等處,也居住著二程後裔。

多年來,程德祥一直致力於二程基本文獻和資料的研究工作,其家學研究得到海內外學術界、圖書館界、二程足跡之所至當地各部門的大力支持和幫助,收集整理大量二程基本文獻和資料(存世的宋元資料、善本珍版、海內外各種文種的二程研究專著等數百種)。程先生與海內外著名二程研究專家保持聯係,多次出席有關國際會議發表論文和演講報告。

程德祥本來在河南廣播電視局有一份不錯的工作,但為了研究二程理學,他自砸鐵飯碗,甘守清貧,走上了一條不歸之路。在他的精神感召下,在上世紀90年代,程先生應邀作為訪問學者在複旦大學師從二程學術權威潘福恩教授,先後在哲學係、曆史係和古籍研究所從事二程課題研究。

本世紀初,國家圖書館館長任繼愈先生獲悉後,特舉薦他成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訪問學者,相繼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徐遠和,國際中國哲學會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方克立教授的指導從事研究工作。

當程德祥得知英國學者葛瑞漢(A·C·Graham)著述的《中國的兩位哲學家:二程兄弟的新儒學》,是當代海外漢學名著譯叢之一。雖然於1958年在英國首次出版,1992年在美國再版,在海外引起強烈反響,但卻沒有中文版,經北京大學陳來教授推薦,他進行了浩繁的翻譯工作。此書2000年出版後,贏得了海內外學者的高度評價。他因此與台灣研究儒學的領軍學者、台灣政治大學係主任董金裕教授建立了莫逆之交,其作品散見於台灣《孔孟月刊》等學術刊物。董金裕對他說:“隻要是你的召喚,哪怕是天涯海角,我也會帶領同行前去捧場……”

經他積極斡旋,於2001年5月28-30日在北京八達嶺水關長城側畔成功召開了首屆二程國際學術研討會。出席會議的代表總計80人,中國代表來自北京、上海、天津、河南、湖南、四川、江西、山東和香港、台灣等地,外國代表來自美國、德國、英國、加拿大、韓國、越南、新加坡等國。92歲高齡的北京大學著名教授張岱年先生親臨大會並講話,還舉辦了“二程及相關詩選朗誦會”(中英文朗誦)和“學術茶座”。時下,他參與編著的新版《二程全集》,由傳統的90萬字擴展到200萬字,將於2007年第二屆二程國際學術研討會前麵世。

不僅如此,二程提倡在基礎教育階段,以《四書》為教材,對古今中外教育作出了最傑出的貢獻。程朱理學傳入韓國之前,韓國古代教育沿襲以訓詁和詞章為中心的漢唐以來的傳統課程。當二程的教育思想,通過朱熹的《四書章句集注》傳入韓國後,在高麗末期,經安裕、自頤正、權溥,李齊賢、李福、鄭夢周等學者,對《四書章句集注》的講授和傳播,以《五經》、《六經》為主的韓國古代學校課程逐漸變成了以《四書》為基礎、再依次學習《五經》的新教材體係。

與此同時,為研究程朱理學思想,繼承理學精華,發揚理學精神,由中國、韓國、日本、新加坡、美國、法國、德國等國家和香港、台灣地區等理學研究有關的學術團體和個人倡議並發起的《當代理學網》也於2006年1月18日開通。專家們稱,這對於促進理學現代化、當代化、平民化、大眾化,使之真正成為連結學術界與非學術界中所有從事理學之研究和有誌於推動理學研究之人士的國際學術交流平台,必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如今,理學已經成為海外學者關注的熱點,《第一次二程國際學術研討會文集》即將付梓,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學者著《程伊川的哲學》(中、英文)、韓國學者金供水等專著,不久將在第二屆二程國際學術研討會上與讀者見麵。

二程窮理識仁,首創了“洛學”,挽“道學”於既沉,拯儒風以複蘇,成為中國封建後期的統治思想——宋明理學奠基者,且曆經宋、元、明、清四朝七世紀,在我國思想界統治時間之長、傳布之廣、影響之巨,超過兩漢經學,魏晉玄學,隋唐佛學,為我國人文哲學發展史上一個重要階段。實為儒學之大賢,民族之聖哲。

盡管他們的有些思想還存在著封建主義的糟粕,但他們畢生獻身理學的精神,足堪為後世欽敬與師法;他們在政治上主張重民保民、在經濟上力倡以農為本、在倫理上堅持以義致利與克私為公、在教育上認定教育為興國治邦之本等精神實質,都值得發揚光大,我們不能簡單地以唯物論和唯心論去給他們劃類排隊。為感念其賢德,特吟詠四語,藉資永懷:

黃陂飛出二程子,

窮理識仁譽聖壇。

重教英才欣輩出,

遺篇蓋世共薪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