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將錢藻在密雲(今北京密雲)駐守時,地方官府交來一樁案子。原來是兩名駐守京城(今北京)的軍士外出公幹時,結夥在路上搶劫財物,被密雲衙吏擒獲。解到官府,那兩名軍士自恃是京城守軍,地方上奈何不得他們,便口出狂言,目無官府。官府難以治服他們,便解到地方駐軍長官錢藻處,請他代為審理此案。一經審問,那兩名軍士也不把作為地方駐軍長官的錢藻放在眼裏,照樣刁蠻不講理,並口出威脅之言。錢藻手下人都十分生氣,吵著要揍他倆。錢藻一擺手製止了他們。錢藻明白,這兩名軍士的長官也是自己的上司,若這倆軍士不能招供認罪,上司怪罪下來,於自己也不好。想了一想,他生出一條計來。
他看那甲軍士性情火爆,使命手下人將甲軍士押出軍門外數丈處,讓他看著自己審訊乙軍士。錢藻裝出溫和的樣子跟乙軍士閑話起來。乙軍士見這長官變了態度,且問些與本案無關的問題,因此也平靜下來回答。每當乙軍士說一段,錢藻就在紙上寫一陣子。那甲軍士把這一切都看在眼裏。
過了一會兒,錢藻讓人押走乙軍士,傳來甲軍士,晃著手中的紙說:“看,乙軍士都招供了,這事是你的主謀,還不快快認罪!”甲軍士一聽就火了,大跳大叫著說:“胡扯!這事都是他的主意,他怎麼能賴我?”錢藻笑了笑:“他說了,這事是你先出主意搶劫的。”甲軍士更火了,一跳老高,叫著:“他放屁!我倆出來公幹,不小心把盤纏丟了,難回京都。他說:‘人家偷咱的,咱不會搶人家的嗎?咱手中有家夥,哪個不害怕!’於是領我躲在路邊上,搶了那個商人。”錢藻一一記下來,又問了些細節,讓甲軍士畫了押,押了出去。
他又把乙軍士傳來,說:“甲軍士都招了,主謀是你。”乙軍士是個奸詐人,起初還不相信,聽錢藻念出細節之後,也火了,說:“主意是我出的不假,但動手的是他。”於是把經過也講了一遍。錢藻記下之後,也讓乙軍士畫丁押。
這樣,錢藻兩邊巧施離間計,讓兩個軍士互相攀咬,終於審出了案子真情,把那兩軍士分別治罪,並呈報給兩軍士的長官。那長官看有軍士供狀,也就不好說什麼。
成功的人總是將過錯歸於自己,失敗的人總是將責任推給別人。責任與權利是互相對應的,光追求權利而推卸責任是行不通的。承擔責任需要勇氣,承擔責任需要信心,承擔責任更需要道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