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保持一顆平常心(1 / 1)

人最大的敵人是自己,超越自己和控製好自己是一項艱巨的工作。有的人終日追求金錢和名利,一生為此所累;有的人不為欲望左右,榮辱不驚,安之若素,淡泊名利。但這需要不斷地陶冶和修煉,更需要有正確的人生態度。用一顆平常的心來麵對生活,麵對人生,那麼你活得會很輕鬆。

山東省嘉祥縣阿城鋪有一座古城,是春秋時期的武城故址。

武城人黔婁,是曾子的弟子,先曾子死去,曾子帶著弟子們前往武城吊唁。黔婁妻衣衫襤褸,麵容憔悴,但舉止文雅,彬彬有禮。她把客人一一讓進靈堂,守候在黔婁靈前。黔婁的屍體停放在門板上,枕著土坯,蓋著一個破麻布單子,棄頭露足。曾子說:“斜著蓋,就可以把他的整個屍體蓋嚴了。”黔婁妻說:“斜著蓋雖然蓋嚴屍體還有餘,倒不如正正當當蓋不嚴好。他活著時,為人正而不斜,死了把麻布蓋斜了,並非他自己的意思,是我們強加給他的,如何使得?”曾子哭著說:“黔婁已經死了,應該封他個什麼諡號呢?”黔婁妻子不假思索地說:“以‘康樂’為諡號。”曾子感到奇怪,問道:“黔婁在世時,食不飽腹,衣不暖體,死後連個能蓋住全身的單子也沒有。活著時,雖然整日能看到酒肉,但是吃不到,死後也無法用酒肉祭祀,怎麼能稱為‘康樂’呢?”

黔婁妻慷慨陳詞:“他活著的時候,國君曾經想讓他做官,把相國的重要職位交給他,他以種種理由推辭掉了,這應該說他是有餘貴的;國君曾經恩賜糧食3000鍾給他,也被他婉言謝絕了,這應該說他是有餘富的。他一貫吃粗飯,喝淡茶,但是甘心情願;他的職位雖然低下,卻安心滿足。他從不為自己的貧窮和職位低下而感到悲觀、傷心,也從不為富有和尊貴而感到滿足和高興。他想求仁就得到了仁,想求義就得到了義。因此,我認為他的諡號應該為‘康樂’。”曾子覺得她的話很有道理,感歎道:“惟斯人也,斯有斯婦!”

黔婁就是這樣一個淡泊名利的人,他的妻子同樣也是。這種人生觀,連曾子也發出了斯人斯婦的感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