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收買人心的策略(1 / 1)

俗話說: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有時候挨打也是一種策略,一種收買人心的策略。在生活中,這種方法的使用也不在少數。下麵這則故事講述的正是這樣一個道理。

唐朝李景讓在浙西擔任觀察使期間,有一天軍隊內部群情激憤,氣氛緊張,眼看就要發生事變。

李景讓一籌莫展地歎著氣,坐等事態的發展。這件事被他的母親鄭氏知道了,她走出內室一看,士兵們一個個瞪著眼睛,說話粗聲粗氣的,憋著一肚子的怨恨。她把一個士兵找到身邊,友善地和他說話。士兵看著李母十分誠懇的樣子,就告訴她士兵的情緒都是對著她兒子來的。

原來,李景讓性格暴戾,不懂得愛護士兵,軍中都有怨言。有一位牙將當麵頂撞了他,李景讓竟然命令衛士用刑杖將牙將活活打死。此事激起公憤,還不知怎樣收場呢。

鄭氏在軍中生活了多年,知道一旦發生兵變,不僅兒子的生命和前程丟了,而且還會給國家帶來禍害。怎麼辦呢?事情都是自己的兒子亂打亂殺引起的,這賬首先要算到李景讓身上。她拿定主意,命人將兒子叫到庭前,當著諸位將士的麵大聲斥責道,“皇上把浙西托付給你,你理應把這塊地方治理好。可是,你卻濫殺無辜,激怒將士,萬一由此發生動亂,你如何對得起朝廷和浙西的老百姓呢?”

李母越說越來火,禁不住聲淚俱下:“你在任上發生了如此不光彩的事,叫我如何還有臉麵活下去呢?你不是想活活氣死我嗎?這樣不忠不孝的人,留著又有何用呢?”說畢,命人剝掉李景讓的上衣,狠抽其背,直打得鮮血淋漓,傷痕累累。將士們看到李母這樣責罰兒子,氣消了大半,紛紛上前求情。最後,李母饒了兒子,軍中的不滿情緒也從此平息。

李母是一位愛護自己孩子的母親,她通過打自己的孩子,來減少將士們對將軍的不滿,來免除兒子李景讓的危機,同時也為兒子收買了軍心,真是個了不起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