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無常,如果不能先為自己找到保身之策,定會處於被動,。所以要先發以製人,取得了主動權。在日常管理中也是這樣,不能老是被動的聽上級的安排,要自己為自己的成功創造機會!
漢文帝時,朝中出了個直言敢諫的大臣叫袁盎。上至皇帝,下至皇親國戚,隻要有觸犯國家利益的,袁盎照諫不誤,所以滿朝忠直大臣都稱讚佩服他,而奸邪小人都嫉恨排擠他。譽否毀否,袁盎依舊直諫不止。
漢文帝原為庶出,所以在皇親國戚中沒有靠山,隻有依靠宦官。袁盎對此事十分不滿,幾次上疏切諫,說閹豎隻可供驅使,不可幹預朝政。因此,宦官們都對袁盎怒目切齒。特別是宦官頭目趙同,一有機會就在文帝麵前說壞話,詆毀袁盎。
袁盎有個侄子叫袁種,是文帝的侍從,見到這種情況,就告訴了叔叔。袁盎說,“不怕,當今皇上還算個明君,不會聽信小人讒言的。”袁種說:“不怕一萬,就怕萬一。若一旦皇上聽信了讒言,那將對您不利呀!”袁盎覺得此話也有道理,但自己又不能堵住別人的嘴,因而苦思不得良策。袁種說:“叔叔不能堵住趙同的嘴,卻可以掩住皇上的耳。”袁盎忙問:“此話怎講?”袁種說:“叔叔可選一皇上在場的公開場合讓趙同下不來台,給皇上造成錯覺,那麼以後趙同再詆毀您,皇上就以為他在泄私憤,不就掩住皇上的耳朵了嗎?”袁盎一聽大喜。
機會終於來了。有一天,文帝出遊,讓趙同陪車參乘。趙同得此炫耀機會,在皇輿上得意洋洋,眾大臣見了,覺得太不像話,但誰也不願得罪趙同這個閹豎小人,給自己招來麻煩。這時,袁盎卻邁出隊列,跪在皇輿前,攔馬切諫,說:“臣聞與天子同車者,皆天下豪傑之士。我朝雖乏俊傑之才,但無論如何也輪不到刑餘閹豎與皇上同車。”文帝一聽,也醒悟過來此事有損自己聲名,但趙同參乘是自己批準的,怎麼處理呢?文帝沉吟了一會兒,裝出不在乎的玩笑樣子對趙同說:“既然這樣,那麼你就下車步隨吧!”趙同一聽皇上不給自己撐腰,讓自己在眾臣麵前輸了臉麵,覺得十分難堪,哭著下了車。眾臣都佩服袁盎的膽量。
趙同當然對袁盎恨之入骨了。一回宮,就急不可待地說袁盎壞話,哪知文帝不再像以前那樣注意傾聽,而是淡淡一笑說:“袁大夫是個忠直人,今天的事您別放在心上。”趙同一聽:,明白文帝是在認為自己泄私憤了,從此再也不敢說袁盎的壞話了。
袁種此計,利用人受了打擊必定報複的常識,製造圈套,不但給文帝“掩上了耳”,而且也給趙同封住了嘴。這樣能夠先發製人,保住了自己也牽製了對手,實屬智者所為,讓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