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改口曰:“非也,申酉之‘酉’耳。”曰:“愈不佳,天子為至尊,至尊已斬頭截腳矣。

”內臣咋舌而還。

三六

曩羈秣陵,李道人為餘書泥金扇麵曰:“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何故名般若波羅蜜?’

佛言‘般若波羅蜜’”二十四字,並引齊經生及唐人書經事。餘許道人一畫,於今十載,尚未報命,以餘畫本無成法故耳。

三七

草堂寺維那,一日叩餘曰:“披剃以來,奚為多憂生之歎耶?”曰:“雖今出家,以情求道,是以憂耳。”

三八

Spenserian Verse,譯雲:“冒頭短章”。古代希臘、拉丁詩家優為之,亦猶梵籍發凡之頌也。

三九

“偈”即梵音“伽陀”,又雲“偈陀”,唐言“頌”,譯雲“孤起”。《妙玄》雲:“不重頌名‘孤起’,亦曰‘諷頌’。”姚秦鳩摩羅什有《贈沙門法和十偈》,唐人多效之。

四○

阿耨睹婆,或輸盧迦波,天竺但數字滿三十二即為一偈。號阿耨睹婆偈。“蘊馱南”者,此雲“集施頌”,謂以少言攝集多義,施他誦持。

四一

樓子師不知何許人,亦不知其名氏,一日偶經遊街市,於酒樓下整襪帶次,聞樓上某校書唱曲雲:“汝既無情我便休。”忽然大悟。因號“樓子”焉。

四二

餘至中印度時,偕二三法侶居芒碣山寺。山中多果樹,餘每日摘鮮果五六十枚啖之。將及一月,私心竊喜,謂今後吾可不食人間煙火矣。惟是六日一方便,便時極苦,後得痢疾。乃知去道尚遠,機緣未至耳。

四三

緬人惡俗極多,有種族號曰“浸”,居於僻野之山社。凡遇其父母年歲老者,築台一座甚高,恭請老人登其上,而社中幼壯男女相率而歌舞於台下,老人從台上和之,至老人樂極生狂,忘其在台上歌舞,跌下身死,則以火焚葬之,謂老人得天神之召,為莫大之榮幸雲。

四四

桐城方氏維儀,年十七,寡居,教其侄以智,儼如人師,君子尚其誌焉。其五律一章雲:“孤幼歸寧養,雙親喪老年。衰容如斷柳,薄命似浮煙。詩調淒霜鬢,琴心咽凍天。蕭蕭居舊館,錯記是從前。”想見其遭時多難也。

四五

《佛國記》:耶婆堤,即今爪哇。萬曆時華人至爪哇通商者已眾,出入俱用元通錢,利息甚厚。而今日華僑人口已達八十餘萬,自生自滅,竟不識祖國在何方向。

四六

末裏洞有人造石山高數十丈,千餘年物耳。其中千龕萬洞,洞有石佛,迂回曲折,層出無窮。細瞻所刻石像較靈隱寺飛來峰猶為精美。詢之土人,雲此石山係華人所造。日口惹水城為南洲奇跡,亦中土人所建。黃子肅芳約餘往遊,以病未果也。

四七

土人稱荷蘭人曰“敦”,猶言“主”也。華人亦妄效呼之,且習土人劣俗。華人土生者曰“嘩嘩”,來自中土者曰“新客”。

四八

梭羅為首都,其酋居焉,酋出必以夜,喜以生花綴其身,畫眉傅粉,侍從甚盛,複有弓箭手。酋子性揮霍,嗜博飲,妻妾以數十,喜策肥馬出行,傅粉塗脂,峨峨雲髻,狀若好女焉。

酋之嬪妾,皆席地臥起,得幸而有孕者,始得賜以床褥。宮人每日給俸若幹,使自操井臼。

宮中見酋,無論男女,皆裸上體,匍匐而前,酋每一語畢,受命者必合掌禮拜,退時亦蛇行也。

四九

餘巡遊南洲諸島,匆匆二歲,所聞皆非所願聞之事,所見皆非所願見之人。茫茫天海,渺渺餘懷。太炎以素書兼其新作《秋夜》一章見寄,謂居士深於憂患;及餘歸至海上,居士方持節臨邊,意殊自得矣。

五○

塞典堡植物園,其宏富為環球第一。有書藏,藏書二十餘萬,均是西籍。餘以《大乘起信論》寄之。

五一

自巴厘巴板(原譯巴利八版)出石叻,途次多悲感,晦聞見寄七律,溫柔敦厚,可與山穀詩並讀。詩雲:“四載離感索居,似君南渡又年餘。未遺蹤跡人間世,稍慰平安海外書。向晚梅花才數點,當頭明月滿前除。絕勝風景懷人地,回首江樓卻不如。”後一年,餘經廣州,留廣雅書院,一醉而去。抵日本,居士複追贈一律雲:“五年別去驚初見,一醉殊辜萬裏來。春事陰晴到寒食,故人風雨滿離杯。拈花眾裏吾多負,取缽人間子未回。自有深深無量意,豈堪清淺說蓬萊!”居士有蒹葭樓,餘作《風絮美人圖》寄之。

五二

印度氣候本分三季:熱季,雨季,涼季。昔者文人好事,更分二閱月為一季,歲共六季:曰“伐散多”為春季,曰“離斯磨”為夏季,曰“縛舍”為雨季,曰“薩羅陀”為秋季,曰“訶伊漫多”為冬季,曰“嘶嘶邏”為露季。

五三

印度“Mahabrata”、“Ramayana”兩篇,閎麗淵雅,為長篇敘事詩,歐洲治文學者視為鴻寶,猶“Iliad”、“Odyssey”二篇之於希臘也。此土向無譯述,唯《華嚴疏鈔》中有雲:

《婆羅多書》、《羅摩延書》,是其名稱。二詩於歐土早有譯本,《婆羅多書》以梵土哆君所譯最當,英儒馬格斯牟勒(Max Muller)序而行之,有見虎一文之詠。

五四

迦梨陀娑(Kalidasa,原譯迦梨達舍),梵土詩聖也,英吉利騷壇推之為天竺“莎士比亞”(原譯沙士比爾)。讀其劇曲《沙恭達羅》(“Sakoontala”,原譯《沙君達羅》,可以覘其流露矣。

五五

《沙恭達羅》(原譯《沙君達羅》),英文譯本有二:一、William Jones譯;一、Monier Monier-Williams譯。猶《起信論》有梁、唐二譯也。

五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