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訶婆羅多》、《羅摩延》二篇,成於吾國商時。篇中已有“支那”國號,近人妄謂“支那”為“秦”字轉音,豈其然乎!
五七
印度古代詩人好以蓮花喻所歡,猶蘇格蘭詩人之“Red Red Rose”,餘譯為《赤薔薇》五古一首,載《潮音集》。
波斯昔時才子盛以薔薇代意中人雲。
五八
“涉江采芙蓉”,“芙蓉”當譯Lotus,或曰Water lily,非也。英人每譯作Hibiscus,成木芙蓉矣!木芙蓉梵音“缽磨波帝”,日中王夫人取此花為小名。
五九
中土蓮花僅紅、白二色,產印度者,金、黃、藍、紫諸色俱備,唯粉白者晝開夜合,花瓣可餐。諸花較中土產大數倍,有異香,《經》雲“芬陀利花”是已。
梵語,人間紅蓮花之上者曰“波曇”。
六○
梵土古代詩人恒言:“手熱證癡情中沸。”莎士比亞(原譯沙士比爾)亦有句雲:“Give meyour hand:this hand is moist,my lady-hot,hot,and moist.”(見“Othello,ActⅢ,Scene4”)六一
伽摩(Kama)者,印度情愛天尊,貌極端美,額上有金書,字跡不可辨。手持弓,以蔗幹為之,蜜蜂聯比而成弦。又持五矢,矢尖飾以同心花,謂得從五覺貫入心坎。腰間係囊二,用麻布製之,實以淩零香屑。其旗畫海妖狀,相傳天尊曾鎮海妖雲。餘隨婆羅門大德行次摩俱羅山,於散陀那古廟得瞻禮一通。散陀那者,譯言“流花”。
六二
秦淮青溪上有張麗華小祠,不知何代初建,至今圯跡猶存。新城王士禎有詩雲:“璧月依然瓊樹枯,玉容猶似憶黃奴。過江青蓋無消息,寂寞青溪伴小姑。”二十八字,可稱吊古傑作。《後庭花》唱樂,天下事已非,當年風景,亦禍蒼生之尤者耳。
女傑郭耳縵
1903年秋,曼殊在蘇州任教,得悉摯友陳仲甫(獨秀)在上海辦《國民日日報》,即辭教前往該報任英文翻譯,乃將年前在日本搜集到有關郭耳縵的資料,撰寫成此文。
郭耳縵——Emma Goldman(1869至1940),國際無政府主義者。生於俄國立陶宛,在聖彼得堡長大。十七歲赴美國,在紐約州羅徹斯特市當工人。後前往康涅狄格州新港與紐約市,結識無政府主義者,從事宣傳活動,曾坐牢多次。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返國,因不滿政府而轉去英國。死於加拿大多倫多市。
女傑與無政府黨咄!咄!!咄!!!北美合眾國大統領麥金萊(原譯麥堅尼),於西曆一千九百零一年九月十四日被棗高士刺斃於紐約(原譯紐育)博覽會。捕縛之後,受裁判。棗高士聲言:“行刺之由,乃聽無政府黨巨魁郭耳縵女傑之演說,有所感憤,決意殺大統領者也。”
當局者下捕郭耳縵女傑之令,追尋四日,竟由無政府黨員西腦李斯之住宅就縛。
女傑之素行郭耳縵年三十二,生於俄京聖彼得堡。當十六年前,姐妹偕至美國,定居於羅徹斯特(原譯洛旗斯達)。身在中流社會,常寄同情於不幸之貧民,被種種不正裁判事件所驅,竟投身於無政府黨,以鼓吹該黨之主義為生涯。
女傑與棗高士之關係郭耳縵與棗高士無深交,彼此僅麵會一次,親與談話亦不過片刻之間耳。五月中旬,郭耳縵在克利夫蘭(原譯庫黎烏蘭)市開講演會二次。時棗高士臨會,聽其議論,雄心勃勃,謀殺大統領之機已動於此。
政府指女傑為暗殺之教唆者,非偶然也。
女傑之氣焰郭耳縵曰:“無政府黨員,非必須嗾使棗高士加凶行於大統領也。大統領何人?自無政府黨之眼視之,不過一最無學無用之長物已耳!有何所尊崇?然則無政府黨亦何為而必加刃於此無用之長物也耶?當世之人,於大統領之被殺也,亦非常驚擾,此誠妾所不解者。妾無政府黨員也,社會學者也。無政府黨之主義,在破壞社會現在之惡組織,在教育個人,斷非持利用暴力之主義者。妾之對於該犯人之所為,毫不負其責任,因該犯人依自己之見解而加害於大統領。若直以妾為其教唆者,則未免過當也。該犯人久苦逆境,深惡資本家之壓抑貧民,失望之極,又大受刺擊,由萬種悲憤中,大發其拯救同胞之誌願者耳。”
獄中之女傑斯時也,女傑拘留獄中,意氣軒昂,毫無挫折。遙見鐵窗之外,哀吊大統領之半旗飄然高樹於街頭,女傑冷然歎曰:“大統領死,是奚足怪?人皆有必死之運命,王侯、貴族、勞動者,何所區別耶?麥金萊之死也,市民皆為之惜,為之悲,何為乎?特以其為大統領故,而追悼之耶?吾寧深悼。夫市井間可憐勞動者之死也!”其卓見如此。女傑後卒放免,而棗高士遂定罪。
英皇之警戒英皇愛德華(原譯愛德威爾)七世,因此深為之懼。日夜孜孜嚴加警戒,常使數名微服警官衛護身邊,如秦始皇也者。噫!皇帝,皇帝,誠可憐矣!
各國無政府黨之響應是時各國之無政府黨人;雲起響應,如某寶玉商與法人富塞倫氏論南非洲之慘狀,而歸咎於英國殖民大臣張伯倫。寶玉商遂嗾富氏刺殺張伯倫,而富氏不允諾。寶玉商怒甚,即在地上執起鐵棒,將富氏擊斃,此寶玉商固有名之社會黨員也。同日又有加拿大警電,雲英國皇太子巡遊殖民地之時,有無政府黨員,抱暗殺之目的,同到市中,後市長知之,嚴為防護乃免。千八百九十八年九月一日,奧、匈國皇後伊莉莎白(原譯以利沙伯托),正徒步遊覽於瑞士(原譯瑞西)國日內瓦(原譯更富市)間,忽被二十五歲之工人所誅。是非無政府黨員意大利路易基爾秦之所為乎?又千九百年七月二十九日,意帝洪伯爾特一世(原譯夫母陪爾德一世)由羅馬市郊外蒙薩村之歸途,殪於凶人之手。是非無政府黨員意大利人布列西之所為乎?又千九百○一年三月六日,德皇威廉第二世赴不來梅(布內門)市之火車站,途中遇一工人,持鐵襲來,帝乃負傷。又千九百○二年十一月十五日,比利時今皇李奧波爾德(原譯雷阿活爾)第二世嚐受短銃彈丸,幸負微傷。是非無政府黨員意大利人夫爾諾之所為乎?——繼此風雲,尚不知其何所極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