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7章 雲起風滿樓(中)(1 / 2)

正月二十這一日,剛過四更,天色依舊墨一般濃黑。翼州知州府衙卻已大門洞開,門口高掛一溜兒大紅燈籠,燈籠下聚集著所有身著齊整官服的大小官員,他們按照職位身份依次排列好,靜候啟印儀式開始。

在大周朝,官衙啟印十分講究,也非常嚴肅。此時官衙門口這一百多人當中,前一排站著的是知州府的執事四十八人,後麵站著的是翼州城九坊三十六社的主事,共計五十四人。整個翼州有頭有臉的官爺都在這裏了,卻無人膽敢寒暄一聲半聲兒,隻袖手默然站著,盡管天冷得滴水成冰,風打在臉上跟刀刮似的,也沒人露出瑟縮之態——為官何其不易?若這點子苦都吃不下去,還是趁早回家種地算了。

五更時分,一名“禮房”官員上前,在府衙大門口擊鼓三通。知州陳悉致身穿緋色繡孔雀從三品朝服,一臉威嚴地出現在正中甬道上,州丞、典史、主簿等文武官員立刻分列左右兩旁,齊齊整理官服,魚貫上前,跨過大門,至二門前向陳悉致行一跪三磕首之禮;門吏立時齊鼓五聲,發啟印炮三響。陳悉致昂然受完下屬大禮,便轉身帶領眾官員行至知州府大堂前,浩浩蕩蕩一群人站在堂前麵向京城臨陽方向跪下叩謝天恩,就如覲見皇帝一樣,行三跪九磕首之大禮。

一時禮畢,天色剛泛魚肚白。陳悉致立於堂前,先照慣例對下屬眾官員好生勉勵一番,然後才特意說道:“本城年前突逢大災,十多萬百姓受苦受難,諸位父母官放棄休沐,為救災救難辛苦奔走。本官看在眼裏,實在欣慰。想我等為官一方,不求聞達於世,但求保全百姓。不求加官進爵,但求心安理得!本官今日在此,要替我翼州十多萬百姓感謝諸位大人!”堂堂知州,竟然一躬身,便向下屬官員一拜到底。

一番話何其真摯動情?慌得一眾官員立即齊刷刷跪了一地,連呼:“大人,使不得!使不得!”一位六十多歲姓張的縣令當場激動得淚流滿麵,趴在地上哽咽:“大人哪!下官活了這麼大把年紀,見過這般大的天災沒有十回也有八回了,回回都是生靈塗炭、民不聊生哪!隻有大人您如此體恤百姓,不惜嘔心瀝血,也要救民於水火!我等不過是聽您差遣,若非您事必躬親、指揮得當,還不知多少無辜百姓要喪命!下官怎麼能受您這一禮?實在當不起,受之有愧啊!”眾人紛紛附和,一時堂前抽噎之聲此起彼伏。

陳悉致親手扶起那須發花白、顫顫巍巍的張縣令,麵向眾人感慨道:“本官代天子牧守翼州已有十三年之久,翼州城能有今日的繁華,絕非本官一人之功,乃是仰仗諸位一路扶持!此番翼州有難,能平安熬過這一劫,也多虧諸位幫本官分擔重擔。待賑災一事事了,本官定要論功行賞,方對得起諸位所付出的心血!”

此時天邊彤雲密布,正要日出,光線已經足夠讓陳悉致看清所有下屬麵上的表情,無不是一臉喜色,望向他的眼神滿是期待。陳悉致心內得意,麵上卻是絲毫不顯,沉聲宣布啟印,令各級官員速速歸位,處理積壓政務。

按照慣例,啟印之後知州要親自帶人到民間訪貧問苦,體察民情。陳悉致在這種樹立形象的事情上向來十分積極。尤其今年不比尋常,明麵上,百姓剛熬過了一個極為艱難的新年,作為父母官他於情於理,都得親**問一番,方顯仁慈愛民之心。暗地裏,排查藥王張千手一事必須盡快進行。九坊三十六社的主事昨日已經領命,今日開始全城入戶清查人口。這些主事並不知排查的真實意圖,但不管如何,官府如此重大的統一行動,他陳悉致作為知州,是必須要親自壓陣的。大管事張之平早替他安排好了幾戶妥當人家,他隻需早上去象征性地慰問一番即可,關鍵還是要守在知州府坐鎮,等著九坊三十六社的官員前來上報排查結果。

至於往年啟印這一日的早上,還有官民齊出、遊街鬧春這一類娛樂活動,各街各巷都有鼓樂、舞獅、高蹺、旱船、舞龍等表演,可謂熱鬧非凡的一大盛事,但今年因為不少百姓家中居喪,便名正言順地省了。因此入戶排查幾乎是陳悉致一宣布啟印,就迅速啟動了。

翼州城的九坊,城西占了兩坊,分別是平安坊、平西坊。每坊下各轄有四社,每社約三千居民。其中麻衣巷所屬乃是平安坊安寧社,安寧社主事姓鄧,年四十五歲,名為鄧義先,乃是個極為老實憨厚的基層官員。昨日他去知州府領了命,當真以為知州大人是要仔細摸查受災人家,好更好地賑濟受災百姓,在心裏直把陳悉致當作了再生父母一般敬佩敬愛。他安寧社此番受災十分慘重,城西殞命的八百一十二口人,僅安寧社就占了近三成,另有一百多名傷者,其中不少本就一貧如洗,災後不但屋舍受損,又失去勞動能力,還不知日後怎麼維持生活!他看在眼裏,急得滿嘴燎泡,可全城都受了災,也不止他安寧社一家如此,州府之前開倉放糧、救治傷者、設立善堂,已經基本盡到了責任,他也知自己官微言輕,掂了掂自己的分量,覺得就算自己去知州府日夜跪著,怕是也無濟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