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安邦唯唯諾諾地應著,他還是有些心虛。
青蘋雖然沒有明白跟他說出長公主的身份。可他也不是笨人,自是猜到了這倆人的關係,當年他雖是在慌亂之下帶走了青蘋,終究是他使她們母女倆分別了十七年。
如果長公主要怪罪他,他也隻得受著。
所幸長公主並沒有揪住這事不放,她抱著寶兒坐到自己的膝蓋上,又夾了一塊肉片喂他吃,臉上閃著慈祥的光輝。
寶兒先前還有些害怕,這會兒見她對自己這麼好,便有些憋不住話了,忍不住讚道:“奶奶,您長得真好看,又這麼年輕,簡直是我見過的最美麗的奶奶了!”
長公主立時被他的話逗得大笑起來。
錢氏慌忙沉著臉喝斥他,一邊又對長公主不停地賠不是。
長公主擺擺手,摸著寶兒的頭笑道:“這孩子,怪討人喜歡的。老大媳婦兒,你要是舍得,讓我帶回京去吧?”
這話不但讓葉安邦兩口子嚇了一跳,就連一直在邊上抽著煙袋的葉有福也不禁變了臉色,他在眾人之前開了口,果斷地拒絕道:“不行,這孩子,我一天沒看見他,心裏就不踏實。”
眾人的神色又是一變,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兒。
長公主微微地皺了皺眉,沒有立即說話。
青蘋朝寶兒招了招手。
寶兒飛快地跑過來,膩在她懷裏不肯抬頭。青蘋抱著他,抬頭對長公主微笑道:“寶兒還小哩,以後有的是機會。倒是我的六弟七弟,他兩個就要參加今年的秋試了,如果高中,到時候還得麻煩您在京裏幫忙疏通親係呢。”
長公主聽了,麵色陡地一喜。
她原本就是以一種贖罪的心態來對待青蘋,就是因為她看出,青蘋喜歡寶兒,所以才有了這番言語,而眼下青蘋主動提到要她幫忙,自然是滿口應承了。
長公主的心思,她自己是懂的。
青蘋是個很現實的人,學不來文人的迂腐,也不太在意有沒有骨氣。反正,對她有好處的事情,她鐵定會同意的。長公主對她存了歉疚之心,迫不及待地想要補償她。她也正好利用她的這種心態,為葉家謀一點利益吧。這對她來說,也不過是舉手之勞而已。
長公主在葉家住了兩日,便啟程回了京。走時吳仲楠已完全恢複了健康,但對於青蘋的身世,長公主隻字未提,吳仲楠也沒有多問。
很快,便到了八月,鄉試即將開始。
安國和安康兩個都去應了考,且都中了進士,雖然名次比較靠後,但對於十三四歲的少年來說,已經很不錯了。
這算是飛馬村裏有史以來,第一次有了考取功名的才子。一時間,幾個村子都轟動了,葉家更是成了遠近聞名的書香之家,聲望盛隆。
洪氏更是整天樂得合不攏嘴,走到哪都有人笑臉相迎,因此也更加感激青蘋。如果沒有青蘋,她的兒子們不會有今天的成績。就連整個葉家,也不會有今日的輝煌。她不由深悔以前對青蘋兄妹幾個太苛刻了。
寶兒現在幾乎成了她的心頭肉,洪氏每天都變著法兒地給他做好吃的。隔個幾天,就又給他做新衣新褲,出去串個門子,也要帶作一路,真正將他當作了親孫子看待,含在嘴裏怕化了,捧在手裏怕飛了。
看起來,洪氏是真的變了。
對於她的改變,青蘋自然歡喜。
她和辰軒,也算是過了一段平靜的日子。
在這段時間裏,二人的感情突飛猛進,雖是少了一些激情,卻多了一份親情。辰軒也越來越穩重,再不複當年的紈絝和浪蕩,對葉家人也相當的尊重和愛護。
她相信他們一定能夠白頭終老。
雖然還沒有舉辦婚禮,但村子裏的人全都知道,這個便是飛馬村裏未來的姑爺了。至於以前的那些過往,聰明的人,是不會隨意對人提及的。
至於綠蘋,她雖然仍舊難以割舍那份心思,但以如今的情勢,她也莫可奈何。就連母親,也站到了青蘋的一邊,她孤掌難鳴。可心裏,還是有那麼一絲不甘。
然而越是幸福的時光,越不容易長久。
皇帝已連著發了三道密旨,讓青蘋和辰軒即刻進京。
景蘇楓也私下裏給她來了書信,說京城裏暗流湧動,可能很快就要有一場大變,讓她倆盡快回京,早做準備。
在這樣的連環催促下,二人不得不依依辭別親人,踏上進京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