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6章 206 冊封(2 / 2)

青蘋看著這父子倆的別扭樣兒,心裏想笑得不行。但是解鈴還須係鈴人,辰軒現在的心結,也隻有老皇帝自個兒才能解開。但父子就是父子,血濃於水,總有一天,他們會彼此諒解,彼此相認,彼此融合。

在皇後、宮裏用過午膳之後,皇帝就回了龍禦殿。

他迫不及待地宣了景蘇楓進宮詳談。

翌日早朝上,百官們非常詫異地發現,同僚裏忽然多了張陌生的麵孔。當然,也有一些資曆比較老的臣子,認出了他的身份,差點驚叫出聲。

不多時,皇帝金口玉言,封了景蘇楓“吏部侍郎”的官職,並令他徹查二十年前的許氏謀逆案,要求文武百官給予配合。

此言一出,全場嘩然。

景蘇楓越眾而出,欣然領命。

消息傳到後、宮時,榮貴妃再次摔了滿殿的瓷器。

皇後手裏拿著一支碧玉簪,怔怔地出了好一會兒神。

沈淑妃黯然地咬了咬唇 。

青蘋興奮得差點跳起來。

彼時辰軒正在賢王府裏議事,聽到消息也激動不已。

原本這案子已被景蘇楓在暗中查了個八九不離十,證據也收集得差不多了,此時又正式立了案,皇帝親自己下的旨,因此並沒費多少工夫,就將案子審了個七七八八,該抓的抓,該殺的殺。

京城裏立時掀起了一陣為許家平冤的風潮。

然而在案子進行到尾聲時,景蘇楓卻麵色凝重地進了宮,與皇帝在禦書房裏密談了兩個時辰。走出禦書房時,不由長長地歎了口氣。

誰也不曉得兩人說了什麼。

翌日皇帝明詔:許氏謀逆案乃東瀛賊子故意陷害所至,此乃冤案,今上特意平反。另:冊中宮嫡子賢王殿下為太子,封戚氏女為太子妃。在之後又下了一道特旨:封許氏之後辰軒為忠郡王,享親王俸祿。

總算,這太子之爭落下了帷幕。眾朝臣都鬆了口氣,雖然也有一些擁護端王的臣子心裏不免失望和不甘,但聖旨已下,一時也無法改變。

相對於這個容易接受的事實,辰軒被封忠郡王,就不那麼名正言順了。在大奕朝的曆史上,還從沒有哪一個臣子能獲封郡王,且享親王待遇。

雖然大多數朝臣都心知肚明辰軒的身世,但一時也難以接受,所以便有不少大臣當場反對。其中反對最激烈的,卻是華辰軒本人。

隻見華辰軒出列稟奏道:“請皇上收回成命,微臣一於社稷無功,二於家族無益,委實不能受此恩寵,還請陛下三思!”

錦曦帝坐在龍椅上,雙眼死死地盯著大殿上背脊挺立的兒子,心裏感到無比的悲哀。他竟是,半點也不給他補償的機會麼?

許是感應到了他的視線,華辰軒也正眼朝他看過來,眸子裏冷意十足,讓他心裏驀地一顫,悲哀瞬間漫延到了全身。

他一時居然無法反駁。

先前反對的大臣心下雖然詫異,但正主兒自己都不接受,他們便也正中下懷,於是附和道:“是啊,華公子少年英傑,他日立功的機會多的是,待華公子建了功勳,再給他封賞不遲!”

錦曦帝惱怒不堪,他不願對華辰軒置氣,卻將整個的怒氣都撒在了這幾個大臣的身上,“辰軒既是許家之子,理應姓回許姓。如果朕再聽到有人稱他‘華公子’,就休怪朕不講情麵!張文昭、郭利旭各罰俸祿一年,麵壁思過半月。”

被稱作“張文昭、郭利旭”的臣子嚇得麵色發白、雙腿打顫,急忙跪下請罪。

這個懲罰,不可謂不重。

其餘的大臣見皇帝如此盛怒,再不敢吭聲。

大殿裏一時安靜極了,呼吸聲清晰可聞。

錦曦帝下了這道旨意之後,忽地張嘴噴出一大口的鮮血來,然後整個身子癱軟在龍椅上,胸口劇烈地起伏著,嘴裏大口大口地喘著粗氣。

底下的臣子們一片驚呼。

他身邊的內侍急忙上前,手忙腳亂地幫他順背。

景蘇楓此時也顧不了許多,一個箭步衝上台階,抓起他的手就開始診脈。

此時,辰軒的心情有些複雜,眼眸裏盈滿了擔憂。不管如何,這個人總是他的親生父親,雖然恨他,怨他,可是當他倒在他的麵前,他那顆冰凍的心也終於崩不住了。

蕭翎琰和蕭翎鈺兩個此時已經跪在錦曦帝的跟前,臉上寫滿了焦急與不安。錦曦帝卻依然不死心地緊盯著下首群臣裏的華辰軒。

華辰軒心裏一陣煎熬,他覺得自己的雙腿猶如灌了鉛一般的沉重,怎麼也抬不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