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聯合國會議大樓二層托管廳外立著一位絕對苗條的婦女,但不是活人,而是尼日利亞於1966年送給聯合國的禮物:一位頭戴皇冠的非洲婦女雕像,但該禮物卻名為《太陽》,象征這個新興國家像不斷升起的太陽。
設於荷蘭海牙的國際法院是根據聯合國憲章於1946年成立的,為聯合國主要司法機關,也是聯合國六大主要機關(聯合國大會、安全理事會、經濟及社會理事會、托管理事會、國際法院和秘書處)之一。
為讓聯合國總部惦記著遠在千裏之外的國際法院,1986年10月聯合國成立40周年之際,國際法院將該院銅質院徽作為禮物送給聯合國總部。院徽現被懸掛在二樓經社理事廳西外牆上。
在聯合國會議大樓二層托管廳與經社廳之間的過道兩旁,擺放著兩組做工考究的傳統家具和一些精美的金銀飾品,這是海灣國家阿曼在聯合國成立40周年之際於1986年10月作為禮物送給聯合國的。
摩洛哥於1957年送給聯合國一塊木製屏風,但真正剪彩卻直等到1963年摩洛哥國王哈桑二世訪問聯合國時。屏風上的字符由三部分組成:一是木刻部分的《可蘭經》經文,二是綠色部分的用阿拉伯語拚寫的聯合國憲章前言,三是紅圈內阿拉伯語的“聯合國憲章”字樣。這件禮品位於大會廳通往會議大樓的過道內。
紐約人B.Eichwald贈送的聯合國總部模型,被擺放於會議大樓與大會廳間過道。
德奎利亞爾擔任聯合國秘書長時同意以碑刻形式讓人們永遠記住聯合國總部大樓的設計師們。1991年,聯合國總部大樓主設計師美國人華萊士·哈裏遜的助手們製作了一塊金屬匾,將當時參與設計聯合國大樓的建築師們的名字一一記錄在案。此匾被安放在大會廳通往會議大樓的二層過道。
象牙雕刻的成昆鐵路工藝品是各國送給聯合國的禮品中具有較高價值的一件。1970年7月1日成昆鐵路建成通車,為表現中國人民的勤勞智慧,時任外交部副部長的喬冠華代表中國政府於1974年10月將此鐵路濃縮成象牙製品作為禮物送給聯合國,當時的聯合國秘書長瓦爾德海姆代表聯合國方麵接受此禮品。藝術家們用8根象牙精雕細刻,展現了成昆鐵路穿越我國西南崇山峻嶺和跨越大渡河的雄姿以及築路工人歡慶勝利的場麵。聯合國的一份出版物中這樣描述:“這一鐵路的建成是中國鐵路建設史上具有重大意義的開拓性創舉。”聯合國將這件貴重禮品置於一個玻璃盒內放在大會廳通往會議大樓三層的過道,此處是普通遊客的必經之地。
泰國於1984年將皇家遊艇的複製品送給聯合國。它由一整根柚木雕刻而成,大小為真品的十分之一。現位於聯合國從大會廳通往會議大樓的三層過道上。
1995年聯合國成立50周年之際,緬甸送給聯合國一個大銀盆,上麵刻有聯合國會徽和“50”字樣,鑲著5顆緬甸玉。放在安理會廳與托管廳之間過道。
菲律賓贈送的木雕,位於代表入口處扶手梯邊。
科威特贈送的三角帆船模型,現擺放在代表入口廳扶梯旁。普通遊客從北門進入聯合國大樓時能看到幾扇鎳銅大門,每扇門上有4幅淺浮雕,分別代表和平、正義、真理和友愛。這些禮品由加拿大於1953年贈送給聯合國。
瑞典1991年贈送的金屬雕塑製品,高3米,名為《紐約,紐約》,展現的是曼哈頓林立的高樓大廈。該雕塑現被安放在參觀者入口大廳內。
多米尼加於1985年聯合國成立40周年之際贈送的雕塑,名為《擁抱和平》。雕塑現位於參觀者大廳內。
荷蘭於1955年送給聯合國一個模仿地球自轉的永動裝置,金屬球轉動一周需時約36小時45分鍾。裝置現位於參觀者大廳西側。
美國贈送的抽象雕塑,位於參觀者大廳西邊。
為給獵人和遊客“指點迷津”,生活在北極的因紐特人常在特定地點用石塊壘成路標。加拿大因紐特人送給聯合國的禮物便是這種路標。他們在贈送此禮物時說:“很榮幸將因紐特路標送給聯合國,希望它能幫助聯合國內各國和各國人民找到通往和平未來的途徑。”此路標被安放在參觀者大廳。
銀製咖啡壺,形狀模仿的是阿曼中部一城市的輪廓,由阿曼贈送。該禮品被安放在會議大樓四層代表餐廳入口處。
雕塑《生命之樹》,俄羅斯藝術家受普希金一首詩的啟發創作而成。1995年由俄羅斯贈送,被放在會議大樓二層。
名為《超自然》的銅像,吉爾吉斯斯坦於1995年贈送,位於代表入口廳。聯合國從成立到現在,手頭就沒有寬裕過。當年好不容易靠美國的貸款在紐約東河邊蓋起一棟樓,可內裝修還得靠它的主人——各會員國慷慨解囊。北歐國家瑞典承擔了經社理事廳的內部裝潢,從設計到地毯、大理石、窗簾、木材等材料,全都出自瑞典。筆者在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工作期間主要負責經社事務,常到經社廳開會,為祖國的利益“舌戰群儒”,所以對經社廳多了一份了解與親近。值得一提的是那窗簾,重達340千克,遮蓋麵積為220平方米,為手工紡織的毛毯,而且為瑞典製作的最大窗簾。40多年後的1995年,瑞典又斥資對燈光、地毯、木材、家具等進行改朝換代,算得上與時俱進了。
阿根廷贈送的一座青銅雕塑,由七組男人頭像組成,名為《重塑曆史,麵向未來》。該雕塑現被安放在大會廳外西北角磋商室,在聯合國工作的圈內人士稱之為“印尼廳”。
《母親樹》由愛沙尼亞贈送,它由9件愛沙尼亞民族服裝——羊毛裙疊加而成,代表文化傳統代代相傳,也象征母親將人的生命代代相傳。該禮品位於大會廳與會議大樓間的過道。
早在1954年,印度尼西亞就送給聯合國兩件巴厘木雕工藝品,名為“和平與繁榮”。其中象征和平的木雕(右)是用緞木雕刻的牧師正在潛心祈禱,從其頭飾看,該牧師應是當地牧師中級別最高者;另一件代表繁榮的木雕(左)是一位婦女頭頂一盒米飯,米飯上方便是水稻女神,也稱繁榮女神。這兩件禮品都擺在大會廳外西北角的磋商室,該室也被在聯合國工作的外交官稱作“印尼廳”,也許正是因為這兩件印尼禮品一直在此坐鎮的緣故吧。
不鏽鋼樂器盆,由加勒比國家贈送,被安放在大會廳與會議大樓間過道三層。
幾內亞1985年贈送的木雕“尼姆巴”——肥沃與富饒女神。該禮品被擺放在代表入口廳。
1995年聯合國成立50周年之際,緬甸送給聯合國一個大銀盆,上麵刻有聯合國會徽和“50”字樣,並鑲著5顆緬甸玉。該禮品被安放在安理會廳與托管廳之間的過道。
現代雕塑,聯合國成立50周年之際由立陶宛贈送,被安放在秘書處大樓38層3800房間。
硬幣及其製造工具,聖馬力諾於聯合國成立50周年之際贈送,被陳列在會議大樓二層。該國在1987年成為聯合國觀察員和1992年成為正式會員國之際曾分別贈送聯合國一枚金幣。
鍍金銅製禮品,由阿聯酋贈送,放在大會廳與會議大樓間三層過道。
瑞典紅十字會會長福爾克·伯納多特伯爵是聯合國曆史上第一位調停人,曾作為聯合國特使調停巴以衝突,1948年9月在耶路撒冷被猶太極端分子暗殺。他是首位因公殉職的聯合國高官,這位具有瑞典王室血統的外交官一生致力於和平與人道事業,“二戰”期間曾促成2萬多人從納粹集中營獲釋。瑞典在其遇害50周年之際,將其半身雕像送給聯合國。該雕像現被放在參觀者大廳。
女孩雕像,克羅地亞於2000年千年首腦會議之際贈送,位於會議大樓二層。微縮城堡,由阿聯酋贈送,位於會議大樓二層。109雕塑,由安哥拉贈送,位於代表入口處。
近百年西方藝術流派,舉凡重要者,大概除野獸主義外,沒有一支不是肇始於畢加索(1881—1973)或被他吸收而善加利用。
這位熔古今於一爐的大師一生創作了大量傑作,但在聯合國總部能看到的卻是少而精。在聯合國會議大樓二層通往安理會廳的牆上掛著一幅掛毯,名為“梯子上的女人”,就是畢加索的作品。這幅作品於1958年由一家美術館租借給聯合國,1959年由總部設在紐約的阿爾伯特·拉斯克基金將其買下後送給聯合國。阿爾伯特·拉斯克是美國廣告業先驅,他和夫人於1942年設立基金,旨在喚起公眾對醫學的了解和支持。該基金每年向那些對基礎醫學臨床和研究作出突出貢獻者頒發拉斯克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