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說,“火燒眉毛,且顧眼前。”這句話大概有了年代,我們可以說是人們向來如此。這一回抗戰,火燒到了每人的眉毛,“且顧眼前”竟成了一般的守則,一時的風氣,卻是向來少有的。但是抗戰時期大家還有個共同的“勝利”的遠景,起初雖然朦朧,後來卻越來越清楚。這告訴我們,大家且顧眼前也不妨,不久就會來個長久之計的。但是慘勝了,戰禍起在自己家裏,動亂比抗戰時期更甚,並且好像沒個完似的。
沒有了共同的遠景;有些人簡直沒有遠景,有些人有遠景,卻隻是片段的,全景是在一片朦朧之中。可是火燒得更大了,更快了,能夠且顧眼前就是好的,顧得一天是一天,誰還想到什麼長久之計!可是這種局麵能以長久的拖下去嗎?我們是該警覺的。
且顧眼前,情形差別很大。第一類是隻顧享樂的人,所謂“今朝有酒今朝醉”。這種人在抗戰中大概是些發國難財的人,在勝利後大概是些發接收財或勝利財的人。他們巧取豪奪得到財富,得來的快,花去的也就快。這些人雖然原來未必都是貧兒,暴富卻是事實。時勢老在動蕩,物價老在上漲,儻來的財富若是不去運用或花消,轉眼就會兩手空空兒的!
所謂運用,大概又趨向投機一路;這條路是動蕩的,擔風險的。在動蕩中要把握現在,自己不吃虧,就隻有享樂了。享樂無非是吃喝嫖賭,加上穿好衣服,住好房子。傳統的享樂方式不夠闊的,加上些買辦文化,洋味兒越多越好,反正有的是錢。這中間自然有不少人享樂一番之後,依舊還我貧兒麵目,再吃苦頭。但是也有少數豪門,憑借特殊的權位,渾水裏摸魚,越來越富,越花越有。財富集中在他們手裏,享樂也集中在他們手裏。於是富的富到三十三天之上,貧的貧到十八層地獄之下。現在的窮富懸殊是史無前例的;現在的享用娛樂也是史無前例的。但是大多數在饑餓線上掙紮的人能以眼睜睜白供養著這班驕奢淫逸的人盡情的自在的享樂嗎?有朝一日——唉,讓他們且顧眼前罷!
第二類是苟安旦夕的人。這些人未嚐不想工作,未嚐不想做些事業,可是物質環境如此艱難,社會又如此不安定,誰都貪圖近便,貪圖速成,他們也就見風使舵,凡事一混了之。
“混事”本是一句老話,也可以說是固有文化;不過向來多半帶著自謙的意味,並不以為“混”是好事,可以了此一生。但是目下這個“混”似乎成為原則了。困難太多,辦不了,辦不通,隻好馬馬虎虎,能推就推,不能推就拖,不能拖就來個偷工減料,隻要門麵敷衍得過就成,管它好壞,管它久長不久長,不好不要緊,隻要自己不吃虧!從前似乎隻有年紀老資格老的人這麼混。現在卻連許多青年人也一道同風起來。
這種不擇手段,隻顧眼前,已成風氣。誰也說不準明天的事兒,隻要今天過去就得了,何必認真!認真又有什麼用!隻有一些書呆子和準書呆子還在他們自己的崗位上死氣白賴的規規矩矩的工作。但是戰訊接著戰訊,越來越艱難,越來越不安定,混的人越來越多,靠這一些書呆子和準書呆子能夠撐得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