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幹柴遇到烈火:劉一莎是一個漂亮的女孩,一直有人傳誰誰誰喜歡她,但是劉一莎直到大二下學期了,還沒有男朋友,而同班女生中,姐姐妹妹都有人談戀愛了。在同學們的眼裏,漂亮的、受歡迎的劉一莎一定處於戀愛饑渴狀態,應該是饑渴的劉一莎向懵懂的沈毅發出了誘惑信息,一個涉世未深的小男生就被吸引過去了。
其二,不門當戶對:大家都知道劉一莎雖然漂亮、文雅,但其實是一個來自安徽農村家庭的女孩。而沈毅是長春本地人,父母都在政府部門工作。沈毅家境良好,家教也很好。劉一莎和沈毅談戀愛,不排除劉一莎看重了沈毅的家庭地位,想以後留在長春工作。兩個人家境有懸殊,談戀愛可以,但不會有結果的。
其三,姐弟戀有困難:劉一莎的班級有12個女生,她是女生中的老二,大家都叫她“二姐”,沈毅不僅是他們寢的老九,也是全班所有學生中年齡最小的一個,劉一莎和沈毅差了3歲。古代雖有“女大三,抱金磚”的說法,但現代畢竟不是古代,中國傳統的婚姻模式仍然是以男性比女性年長為主的。若女生比男生大1歲,還不會引起過多的議論,但若大三歲,在1997年時,即使是觀念領先的大學生們也比較難接受。在當時人的印象中,這種女大男小的故事以金庸筆下的小龍女和楊過為代表,但那畢竟是武俠小說中的人物。
而後來在華人社會引起過震動的娛樂圈明星們的“姐弟戀”,都是1997年以後的事了。雖然,名人的“姐弟戀”有分的也有合的,但他們是名人啊,普通人不好比。在普通人的眼中,年齡不匹配的婚姻會比較艱難。
雖然同學們私下議論劉一莎和沈毅的戀情比較熱烈,但是大家都是善良的,這種討論都是避開劉一莎和沈毅進行的,甚至都是避開兩人好友進行的,所以不僅劉一莎和沈毅不知道自己被熱烈議論,就連劉一莎的好朋友李小青也沒聽到什麼關於兩人愛情的負麵評價。
在兩人確立戀愛關係時,李小青就是支持劉一莎的,她雖然沒有明確告訴劉一莎,沈毅和她很般配,但是她打心眼裏為劉一莎高興,二姐總算也能享受愛之美好了。盡管,談戀愛比劉一莎早的李小青也懂得了戀愛的過程並非總是甜蜜,也有牽掛、吃醋、誤會,但總之,戀愛是件美好的事情,二姐也可以經曆了。
愛情是不需要理由的,吸引是莫名的,渴望愛情的劉一莎和沈毅剛開始根本看不到這個差別,也看不到別人眼中的詫異。愛情至上的劉一莎始終沒有感覺到沈毅有哪裏不好,他的眼睛是那麼深邃、迷人,他的反應度是那麼靈敏,兩人的交談簡直愉悅到極點,他的嘴唇是那麼熱烈,將她徹底融化。
但是,估計同學們的討論還真很熱烈,劉一莎還是聽到了一句“幹柴烈火”的評價。當她聽到同學們這樣說她時,也隻是在心裏一笑而過,她想:“雖然人家說得難聽了點,但是不像幹柴烈火般熱烈的愛情有什麼好渴求的呢。”
本來是劉一莎和沈毅談戀愛,關別人什麼事呢。但是,大學校園就是社會現實的縮影,大學生們除了學習,也沒什麼特別的壓力,大家看到有爭議的話題多說幾句也是正常的。不要說劉一莎沒有聽清那些閑言碎語,就憑她那種凡事不喜歡解釋、不在乎別人眼光的態度,即使聽到了,她也會一笑置之的。正所謂“大風吹倒梧桐樹,自有旁人說短長”,她不會太介意外界的看法的。如果她真得聽到了,反而是好事,她會主動和沈毅溝通,絕不會藏著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