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江南女孩(1 / 2)

劉一莎長得算漂亮的,當然,用“有氣質”或者“耐看”可能更準確。劉一莎不清楚自己對男生有多少吸引力,她從小被周圍人表揚,都是因為她考上了全市最好的學校,她從來沒有因為容貌被人稱讚過。

在沈毅眼裏,劉一莎一定是情場高手,因為沈毅能感覺到很多人喜歡她。所以,劉一莎能答應沈毅的約會請求,沈毅暗自竊喜。

其實,這次沈毅的邀約竟是劉一莎與男生的第一次約會,她根本不是什麼情場高手,但她比別的女生經曆豐富,這和她的成長背景有關。

劉一莎出生在安徽一座長江邊的城市——江東市,這是50年代末才建立的新型鋼鐵冶金城市。劉一莎的家鄉名為江東,實際就是傳統意義上的江南,說劉一莎是江南女孩沒問題。“滾滾長江東逝水”,長江從源頭起是一路自西向東奔流的,但從江西九江至南京段,長江改為從西南向東北流動,這段長江事實上將沿江兩岸分為了“江東”和“江西”。在唐朝以前,都是以“江東”稱江左地區的。唐朝以後,“江南”的概念取代了“江東”。

江東市名稱的來曆與項羽有關。當年,項羽從蘇州吳中帶八千江東子弟起兵,及至垓下敗於韓信,虞姬自殺,項羽敗退至烏江邊,自覺“無顏見江東父老”,也自刎,終未回到江東。項羽自刎的位置,就在今天江東市所在長江的對岸。江東市人為了紀念項羽的霸王氣概,取名“江東市”。

劉一莎的父親是江東市本地人,劉一莎的母親雖然出生在江東市,但她並不是完全意義上的本地人。劉一莎聽母親說過,劉一莎的外公十幾歲的時候,由於皖北老家鬧饑荒,外公及其兄弟被外公的父母輾轉帶到了劉一莎出生的村莊定居。劉一莎後來根據外公的年齡推算過那段逃荒的曆史,那應該是1920年的事情。

曆史記載,1920年,中國北方爆發的饑荒奪去了五十多萬人的生命。這次饑荒主要地域集中在京兆區(北京附近)與直隸(河北)、河南、山東、山西、陝西五省。

劉一莎外公生活的皖北接近山東,饑荒可能沒有山東那麼嚴重,但應該也是生存不下去了,否則不可能背景離鄉的。

安徽境內有兩條重要的河:長江和淮河,一江一河將安徽分為了三個區域。淮河以北及淮河以南的沿岸地區俗稱皖北,淮河和長江之間的區域俗稱江淮大地,長江以南稱皖南。安徽三地人在性格上有明顯的差異,皖北人性格豪放、粗獷;江淮之間的人聰明,學風文風很盛;皖南人相對細膩、精明。

劉一莎身上流著四分之一的皖北人的血,她言談中透著爽朗的氣息就不足為怪了。可是,初上大學時,同學們都以為她隻是柔媚的江南女孩,連劉一莎自己也沒有意識到自己有皖北人的豪爽的性格特點。

1920年的大饑荒還產生了另外一件影響極為重大的事情,就是——闖關東。“闖關東”是指從清朝順治年間到中華民國這個曆史時期內,山東、河北、山西、河南等地的百姓去關東謀生的曆史。在“闖關東”的人群中,山東人最多,其次是河北人、山西人、河南人及皖北人。其中,山東人占80%左右。自清至民國,“闖關東”的山東人達2500萬人。1920年饑荒引發的闖關東大潮是被學者研究認為的曆史上第二撥闖關東大潮。

劉一莎聽沈毅說過,他的祖父母是從山東闖關東來到吉林省的。他的祖父逃荒到東北時投靠的是他的堂兄,一個占山為王的土匪。大概會讓人有點驚訝的是,土匪在當時也隻是一份收入有限的職業而已。沈毅祖父的這位堂兄還有一個凶悍的老婆,早早地將他的祖父與祖母二人打發遠走,臨行時贈送了兩副碗筷以示親情。那副碗筷就是沈毅的祖父母初到東北所持有的唯一財物。

在那個缺衣少食的年月,沈毅的祖父母忍受饑餓煎熬的同時充滿著對那片黑土地的期待。上天沒有讓他們的期待落空,但是也並沒有因為他們曾經曆經痛苦而給予特別的厚愛。沈毅說,他每年都會到祖父母的墳前恭恭敬敬地磕頭燒紙,搬來長春後,清明節也一定是要回去的。

劉一莎的祖輩和沈毅的祖輩曾經在一個接近的區域內生存過,皖北和山東很接近了,因為災荒,兩人的祖輩們,一家向南,一家向北。而若幹年後,劉一莎和沈毅在長春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