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江南女孩(2 / 2)

劉一莎的外公是個十分有個性的人。劉一莎在小舅舅家看到90多歲的外公,總感覺他像一個修行僧人,已經當鎮長的小舅舅對外公也是畢恭畢敬的。外公話不多,做事情不緊不慢,比劉一莎喚為“廟裏爺爺”父親的養父更像得道高僧。就是這麼不緊不慢的外公,在劉一莎的表哥們嘴裏可是個厲害人物。

表哥們說不僅自家的孫子孫女怕外公,就連鄰居家的孩子都怕外公,舅舅阿姨們也對他畢恭畢敬。那時大舅當行政村大隊書記,一次召開的村民大會上,大舅做會議發言,外公也在場,一個村民向劉一莎的大舅提問:“老李,大隊能不能和鄉裏商量一下,今年的公糧可不可以少交點?今年旱的厲害。”

這個村民話音還沒落,劉一莎的外公就從座位上站起來,走到前麵打了劉一莎的大舅一個耳光,說:“老李在這裏,從哪裏又來一個老李。”劉一莎的大舅在大庭廣眾之下被父親扇耳光,也不敢說半個不字。這就是劉一莎從表哥們口裏聽來的關於外公的最火爆的故事了。但劉一莎的舅舅們和媽媽阿姨們卻沒有外公這樣的火爆脾氣,因為劉一莎的外婆是本地人,性格極其溫和。

劉一莎家裏經濟條件好,她從小學三年級起,就被父親轉到了鎮上最好的小學讀書,弟弟和她一起被轉去。那時,比劉一莎大8歲的哥哥已經在鎮上讀中學了。每天早上,哥哥都騎著一輛自行車,前麵載著劉一莎的弟弟,後麵載著劉一莎,三人一起去上學。放學後,哥哥再把他們兩人載回家。

後來,哥哥去合肥上中專去了,改由媽媽每天早上騎自行車送劉一莎和弟弟,晚上到村口去接他們。雖然,成年後想起來放學回家的路可能比較辛苦,但是,當時在劉一莎心裏一點都不苦,她最喜歡放學回家的路。

那時,她和弟弟每天都要穿過一片田野才能到家,春天和夏天的田野最美了。春天,他們走過金黃的油菜花地,采刺苔吃、摘野生的金銀花戴,夏天用手去捉吸在稻葉上的蝴蝶、去撲山雨欲來時低低徘徊在半空的蜻蜓……劉一莎的任務就是在溝渠邊玩耍時保護好自己和弟弟。

初中時,劉一莎考入了江東市最好的中學——天門中學,這是一所省重點中學。劉一莎從初一起開始了住校生活。初中畢業後,劉一莎又通過選拔考試,升入了天門中學的高中部。在當地,能在天門中學讀高中,幾乎就等同於上了大學,在這樣的中學讀書被全城人羨慕,更別說劉一莎所在村莊的村民了。

在高二之前,劉一莎都是生活在山清水秀的村子裏的。她和夥伴們上山采過野果,和男孩子們去水渠裏抓過小魚,還和哥哥一起晚上提燈在竹林裏打過麻雀,看媽媽在自家小池塘裏采過菱角。她自小陶醉在鄉野,親密感受著大自然。家裏重的農活有人到收割季就來幫忙,她沒吃過苦。

春天裏,院子裏野草瘋長時,和弟弟鋤草,看著牡丹花含苞;夏天裏,嗅著滿院梔子花的香味,總為花上布滿的小蟲煩惱;秋天裏,桂花開滿枝頭,劉一莎半夜頂著月亮的光華,穿過長長的水泥場和十幾節台階到廚房去找東西吃,月亮好美;冬天很冷,但院子裏的自壓井冒著白白的熱氣,夏天井裏還可以冰西瓜。劉一莎靜靜地觀察著一草一木的變化,感春傷秋。

劉一莎的成長經曆中,她比農村的孩子多了從小學就開始的與城市孩子一起受教育的背景,比城市孩子多了玩耍於山野的浪漫,比不存在二次婚姻家庭背景的孩子多了一些複雜……各種綜合的因素讓劉一莎變得非常多麵,以致她一入大學,首先因清秀的外貌和溫婉的性格被人們確認為江南女孩;隨著熟悉,又被確認為知性女生;再進一步熟悉,劉一莎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笑容讓人舒心,她也有北方女孩的爽朗。劉一莎還比其他漂亮的女孩多一點單純和穩重。劉一莎就是一朵美麗的花,自由自在的開放,沒想過去招蜂引蝶,蜂啊蝶啊就自己飛過來了。她自小被男性寵愛,青春期住校時又和男同學們生活在一起,她對男性沒有恐懼感,非常自然地接受著男性的喜愛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