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邊境烽火(下)(1 / 1)

女帝認真的看著二皇子,好像在等他一個答案:“屹兒,你怎麼看?你覺得是打還是不打?”

重臣聽到女帝的話心中都各自微凜,看來二皇子真的是十分受陛下重視,將來......一時間眾人心中各有打算。

二皇子趙屹今年不過十二歲,經常跟著女帝旁聽朝政,之前也一直在旁邊靜靜的聽著各位大臣的意見,但當眾被問到意見還是頭一次。隻見他不緊不慢絲毫不見膽怯的走上前來行了一禮。單隻這份氣度便叫許多大臣在心裏對這位可能的未來之君暗暗讚賞。

“母皇,兒臣以為這一仗該打。”趙屹堅定的說。

女帝起了興趣,“哦,怎麼說?”

“百年以來,我大庸和北疆各族互通有無,教以仁義禮愛,除百澀之外各部已經向我大庸靠攏,拋除之前鄙俗陋習,不再如之前以百澀為中心,此時正是安定北疆的關鍵之際,若是我大庸被百澀踐踏而不為所動,勢必會有謠言蜚語,壯百澀之威而墮我朝之望,使得周遭各部信心動搖,北疆安定歸化之事乃是千古之功,無論對我大庸還是其他各部的百姓來說都是一件善事,若是因為眼前種種顧慮而錯失了這百年才鋪就而成的大好形勢才真是令人痛心。其次,從之前的奏報和諸位大臣的言語中,兒臣發現百澀的隊伍在洗劫了布杜城之後就急匆匆的折返了,想必有大臣已經對這一點心存疑竇了,畢竟離布杜城不過區區二十多裏便是壩下城了,壩下城人煙繁密商戶興旺卻兵力薄弱,與布杜城之間沒有絲毫屏障,為什麼百澀人會平白放棄這塊到嘴邊的肥肉?”趙屹頓了頓,抬起頭看著女帝,“所以兒臣鬥膽猜測,雖然不知道是什麼但百澀人內部必然發生了一件極大的亂事,再加上近幾年百澀糧荒,此時發兵,我軍精力飽滿,整齊有序,對方卻是人心不穩,單這一點便是天賜之良機,正是一舉平定北疆的契機,所以兒臣還請母皇下旨討賊!”

靜靜看著底下深深行禮的二皇子,女帝終於露出了一絲微笑,“兒臣所言亦是朕之所想。”她站起身,向門外高呼:“劉青山——”

劉青山聞言匆匆進來。

“傳朕旨意,令人擬旨封高齊為征北元帥,統領北疆全軍,一切攻防人事等諸項事宜皆有高元帥定奪,褫奪鄧遠一切職務即刻押解回京,鄧遠失職一案中從犯之人皆不入罪。再令戶部兵部共商糧草輜重之事,工部選派人手攜天機處所研製之利器馳援北疆。”

“另外。”她環顧底下一周,露出一個莫測的笑容,“傳令高元帥,此次戰俘除女人和十六歲以下男孩全部坑殺,西部戍邊的十萬餘人還有許多沒有女人,把這些女人送到那裏,至於那些男孩,就送到各地工事上為奴為我們大庸修地築路以償之前的血債好了。”

她放緩了語氣,“好了,劉青山,傳令備膳,諸位大臣也辛苦半天了,等會賜宴。諸位大人,國事當前還請各位愛卿戮力同心以國事為重。”說完便徑直向門外走去。

大臣們私下裏麵麵相覷,全都行禮恭送,“臣謹遵旨——”

淩霄殿內空無一人,在燭光掩映下,女帝趙綏從一個匣子裏捧出一枚玉佩,神情似喜還悲凝神望著手中的玉佩,忍不住將它捧近胸口,低聲喃喃道:“你知道麼,我要對百澀發兵了,我下令把壯丁全部坑殺,孩子淪為奴隸,我是不是一個很殘暴的君主?可是我忍不住,我給過機會了,是他們先來冒犯我的......”

朝堂上的這些個大事對於敏之他們太遙遠了,對他們造成的唯一影響就是春節時宮中的氛圍因為陛下的心情比較低沉,沒有大辦宴席,也直接導致了敏之在宮中的第一個春節顯得有些低沉。

又過了個月,冬雪初融,嫩草新出,宮內抽調人手的事情終於被提上了日程。

敏之和李子站在第一排,後麵跟著好幾排小太監,垂首等著上頭的人挑選。她仔細回想了一下剛剛看到的上頭幾個人,人很少,沒有看見陛下宮裏的,也沒有看見正卿宮裏的,皇子中倒隻有二皇子的人來了,剩下都是些七七八八的地方的嬤嬤公公不足為提。她還是很希望被挑中的,這樣就有機會和陛下見上麵,就能想辦法為爹爹昭雪了,再不濟直接跪倒陛下麵前上達天聽就算被處死了也沒關係,可如果她一直待在西直院又有什麼用呢?

“袁大人,二皇子那裏還等著我去複命呢,這等小事也不好讓二皇子久等,我就先挑幾個小子到二皇子麵前瞅瞅,不知各位可有意見?”開口的是二皇子身邊的大太監孟德,今年二十出頭長著一張圓圓喜慶的臉,是女帝賜給二皇子的人,他笑眯眯的看著其他的太監嬤嬤。其他人自然是沒有什麼意見的,都隻說“自然是不能讓二皇子操心”之類。

今天的天氣很好,連風都被凝固了,敏之聽見有幾隻鳥撲騰著鳴叫著落在了屋頂上,然後她的心開始“砰砰”跳動又仿佛自己身上的血液都靜止了,一雙皂靴落在她眼前,一根手指指向了她—“這—個,也出來吧。”她的世界猛然一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