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前赤壁賦》,本賦帶有更濃重的消極情調和虛無色彩,這是作者希望擺脫現實生活的苦悶,而又無法擺脫的痛苦情緒的真切反映。這篇散文賦在藝術上有兩個顯著的特點:一是形散而神聚。如篇首對遊前的敘述,篇中對橫江孤鶴、篇末對夢中道士的描寫,看來好似節外生枝:其實,作者是借孤鶴喻己,借羽化的道士寄托其“出世”之念,是在用象征的手法體現文章主旨,散而不離宗。第二個顯著特點,是具有浪漫主義藝術特色。橫江掠過的孤鶴,夢中羽衣蹁躚的道人,都是作者展開豐富的想象虛構出來的。這種手法是受《莊子》影響的結果。後人評價此賦“忽鶴忽道士,奇幻極矣,乃神似《南華》(即《莊子》)。”甚為貼切。前後赤壁賦藝術成就都很高,都是千古不朽的傑作。
賣柑者言——劉基
題解
這是一篇諷刺性的寓言小品,文章旨在鞭撻時弊,警喻世人。元朝立國初,即把人分為四等十級: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南人地位殊異;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醫、六工、七獵、八民、九儒、十焉尊卑有別。然“高貴者最愚蠢,卑賤者最聰明”,本文以辛辣的筆調,深刻地揭露了那些“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元代官僚的腐朽本質。
原文
杭有賣果者,善藏柑,涉寒暑不潰。出之燁然,玉質而金色。置於市,賈十倍,人爭鬻之。予貿得其一,剖之,如有煙撲口鼻,視其中,幹若敗絮。予怪而問之曰:“若所市於人者,將以實籩豆,奉祭祀,供賓客乎?將炫外以惑愚瞽乎?甚矣哉,為欺也!”
賣者笑曰:“吾業是有年矣,吾賴是以食吾軀。吾售之,人取之,未嚐有言,而獨不足子乎?世之為欺者不寡矣,而獨我也乎?吾子未之思也。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洗洗乎幹城之具也,果能授孫吳之略耶?峨大冠、拖長紳者,昂昂乎廟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之業耶?盜起而不知禦,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法斁而不知理,坐糜廩粟而不知恥。觀其坐高堂,騎大馬,醉醇醴而飫肥鮮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也哉!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
予默然無以應。退而思其言,類東方生滑稽之流。豈其憤世疾邪者耶?而托於柑以諷耶?
譯文
杭州有一個賣水果的販子,善於保藏柑桔,可以經冬曆暑卻不潰爛。取出來一個個光澤鮮豔,質如溫玉,色似黃金。放在集市上,價格比一般高出十倍,人們仍然爭相購買。我也買了一隻,剖開以後,卻好象有股煙直撲口鼻,再看裏麵,已經幹癟得像團爛棉絮。我驚詫地問他:“你把這種東西賣給人,是把它放在祭器裏供奉神靈、祭祀祖先、招待賓客呢?還是用它好看的外表去欺騙傻瓜、瞎子呢?太過份了,你這樣騙人!”
賣柑桔的人笑著回答:“我幹這行有年頭了,就靠這種桔子養活自己。我賣,人買,從來也沒有人說三道四,怎麼就偏偏不能滿足您的要求呢?世上有的是騙子,難道就我一個?先生,您欠考慮呀!現如今,那些身佩兵符、坐虎皮交椅的武將,雄赳赳,氣昂昂,一副保衛國家的將帥模樣,難道真有孫臏、吳起那樣的用兵韜略嗎?而那班頂烏紗,腰束紳帶的文臣,氣宇軒昂,一副國家棟梁之才的架式,又真的能建立伊尹、皋陶那樣的功業嗎?盜賊蜂起卻不會抵禦,人民困窮竟不去解救,官吏奸詐也無法禁止,法令敗壞更無人整頓。白白耗費國家的糧食,還恬不知恥。您看這種坐高堂、騎大馬、飲美酒、食佳肴的官員,哪一個不是趾高氣昂叫人敬畏,顯赫威嚴讓人效法的樣子?又有哪一個不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呢?可現在,先生您看不清,對我的桔子卻觀察得一清二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