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漢魏六朝精典詩文欣賞(11)(3 / 3)

賞讀

詩開頭至"盡日君王看不足"為寫楊貴妃專寵和唐明皇荒淫失政。先以"漢皇重色思傾國"領起全篇,接著詩人以省儉的語言描述唐玄宗如何重色、求色、得色、寵色的過程,反複描寫李楊如何縱欲、行樂。這是長恨的內因,暗示迷色誤國是長恨的根源。

接下來寫"安史之亂"楊貴妃被縊死與唐明皇失去貴妃後的淒楚心情。"六軍不發"是憤於玄宗迷戀女色而導致禍國殃民的結果,楊貴妃與玄宗"血淚"死別是自釀苦果,也是關鍵情節,從這裏引出玄宗寂寞悲傷之恨。

"天旋日轉""至"魂魄不曾入夢來"寫玄宗回宮後對楊貴妃深深的思念。玄宗還都路上苦苦追憶,回宮睹物思人,觸景生情,一年四季索繞著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感觸。詩人抓住人物精神世界裏揪心的恨來寫纏綿悱惻的相思,為下文作好鋪墊。

餘下部分寫方士招魂,最後點"長恨"題旨。詩采用浪漫主義手法來寫上天入地尋找及托物寄詞,重申前誓,照應玄宗的思念,進一步深化、渲染"長恨"主題。詩尾句點明題旨,回應開頭,使詩歌"清音有餘",給人聯想、回味的餘地。

這首詩構思精巧,詩的中心是"長恨"但卻從"重色"寫起,極力渲染其樂而反襯無窮無盡的恨;詩人把"恨"寫足之後一轉筆鋒推出仙境,把情節推向高潮。情節回環曲折、有起伏。在寫作手法上詩人采用傳統詩歌中的抒寫手法,將敘事寫景抒情和諧結合,感情豐富,詞彩絢麗,形象動人,具有強烈的感染力,是千百年來人們傳誦不衰的名篇。

琵琶行(並序)①--白居易

讀前須知

這首詩是作者在江州司馬上任的第二年所寫的。詩中描寫了白居易在潯陽江頭遇到一位長安故倡,聽其彈奏琵琶,訴說身世。詩人極力描寫了琵琶女彈奏技藝的高超,表達了對被壓迫被損害的弱女子的同情,同時詩人聯想到自己被貶官的不幸遭遇,由此發出"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歎。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