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宋詞精典詞文欣賞(3)(1 / 3)

詞的下片由景生情,感歎六朝皆因荒樂而相繼滅亡,引起無數後人的感慨。滄海桑田,往事俱逝,隻有秋草、寒煙仍舊。結句再用杜牧的"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收起全詞,點明題旨。六朝亡國的教訓,不能不吸取呀!寓意深遠,發人深思。

玉樓春·東風又作無情計--晏幾道

讀前須知

這首詞抒發了春殘花落,留春無計的感傷。

原文

東風又作無情計,豔粉嬌紅吹滿地①。碧樓簾影不遮愁②,還似去年今日意。

誰知錯管春殘事③,到處登臨曾費淚。此時金盞直須深,看盡落花能幾醉④!

注釋

①豔粉嬌紅:本為女子脂粉,代指美人,這裏喻花之美。②碧樓:猶玉樓,樓閣美稱。這裏指詞人住地。不遮愁:擋不住看到落花引起的春愁:既愁花落,也愁自己青春逝去。③錯管:有多管之意,是詞人自怨自悔,其意是說花落花殘人力無法阻止,惜春傷春豈非多事!表麵看似怨悔,實為感傷。④此時二句:化用崔敏童《宴城東莊》"能向花前幾回醉,十千沽酒莫辭頻"(據《唐宋詞鑒賞辭典》)與晏殊《鵲踏枝》"門外落花隨水逝,相看莫惜尊前醉"句意,表達自己深沉的惜春傷春之情。金盞,精美的酒器。

賞讀

上片第一句直怨東風無情,吹得"豔粉嬌紅"紛紛墜地,這種慘淡的景象,"我"怎忍心看下去!"碧樓簾影不遮愁,還似去年今日意"。但高樓垂簾又怎能遮住紅銷香減的春殘景象呢?這種愁情,這種景象,又豈是"今日"才有,去年又何嚐不是如此!年年目睹,年年愁生,情深意苦。

下片寫作者借酒澆愁,盡抒傷感之情。"誰知錯管春殘事,到處登臨曾費淚"二句故意反說自己關心花落春殘是多管閑事,實際上更表達出作者對春天的一片癡心。在這時候,"我"還是斟滿酒杯,喝它個痛快,眼看著花兒就要落盡了,再醉還能醉幾回?結尾以曠達收束,而這曠達中卻包含著作者無計挽回、無法收拾的深悲和難以言表、難以抑製的情感。

清平樂·留人不住--晏幾道

讀前須知

這是一首寫一青樓女子挽留不住情人而生怨恨的詞。如一特寫鏡頭,刻畫出了一位多情善感的女子形象。

原文

留人不住,醉解蘭舟去。一棹碧濤春水路,過盡曉鶯啼處。

渡頭楊柳青青,枝枝葉葉離情①。此後錦書休寄②,畫樓雲雨無憑。

注釋

①枝枝葉葉句:李白詩:"枝枝相糾結,葉葉競飄揚。"②錦書:書信的美稱。李白《久別離》詩:"別來幾春未回家,玉窗五見櫻桃花。況有錦書家,工緘使人嗟。"

賞讀

詞的上片刻畫了一位多情的女子深情挽留自己的情人,情郎哥還是乘著醉意解開船的纜繩而去。這位女子戀戀不舍地望著這隻船航行在碧波蕩漾的春水之中,越走越遠,消失在一片濃鬱的春景中。人消失了,可綿綿的情絲並沒有因此而消失。緊接著下片就寫了這位癡情女子望著空蕩蕩的渡口不忍離去以及此刻的心理。"渡關楊柳青青,枝枝葉葉離情"這兩句充分表達了這位女子對情人愛得太深,離情別緒太濃,以致看到岸上楊柳的每一枝每一葉仿佛都充滿了離愁。最後兩句表麵看來是絕情語,而恰恰是"愛之愈深,恨之愈切"的表現,正是怨極愛極的嗔怪之態。至此一位多情女子的形象躍然紙上。周濟說得好:"結語殊怨,然不忍割。"(《宋四家詞選》)

這首詞采用對比的手法來寫,一是上片寫的是對方的舉動,下片寫的是自己的心理,兩相比較,一個情淺,一個情深,更反襯出女子的癡情;一是美麗的春景與人的別恨進行對比,春景愈濃,愈能襯托女子的多情、男子的薄情。這首詞語言清麗,明白如話,情意濃鬱。清代馮熙評晏幾道的詞"淡語皆有味,淺語皆有致。"高度評價了小晏詞工於言情的藝術成就。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①--蘇軾

讀前須知

這首詞寫於宋神宗熙寧九年,當時蘇軾任密葉知州時,政治失意,親人遠別,思想比較低沉。從小序可知,這首詞是作者在中秋之夜大醉後為懷念弟弟而寫的中秋詞。但在這首詞中,作者不為離愁別緒束縛,流露出詩人曠達的胸襟,抒發了"人有悲歡離合"的感慨。詞雖給人以傷感的情調,但詞中表現出的寬闊的胸懷仍隨處可見。作者問天、問月,實是問人生,在經過認真探求後,得到了人生哲理的啟迪。所以胡仔以為"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餘詞盡廢。"(《苕溪漁隱叢話·後集》)。

原文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②?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③,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④,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⑤,何時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⑥。

注釋

①詞題:丙辰中秋,宋神宗熙寧九年中秋夜,作者那年四十一歲。子由,作者弟蘇轍的字。②"明月幾時有"二句:屈原有《天問》篇,李白有《把酒問月》詩,此句本此。③"瓊樓玉宇"二句:瓊樓玉宇,指月中宮殿。《大業拾遺記》:"瞿乾祐於江岸玩月,或謂此中何有,瞿笑曰:"可隨我觀之,俄見月規半天,瓊樓玉宇爛然。"④起舞弄清影:用李白《月下獨酌》"我舞影零亂"詩意。⑤"不應有恨"句:石曼卿有"月如無恨月長圓"對李賀詩"天若有情天亦老"的趣話,見司馬光《溫公詩話》,作者此句與石句意同。⑥"嬋娟"句:許渾《懷江南同誌》詩:"唯應洞庭月,萬裏共嬋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