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把疏狂圖一醉③,對酒當歌④,強樂還無味⑤。衣帶漸寬終不悔⑥,為伊消得人憔悴⑦。
注釋
①佇倚危樓:佇,久立。危樓,高樓。②黯黯:傷別的樣子。③疏狂:狂放散慢。④對酒當歌:曹操《短歌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⑤強樂:勉強尋樂。⑥衣帶漸寬:說明人消瘦。古詩:"相去日已遠,衣帶日以緩。"⑦消得:值得。
賞讀
上片重在寫景,景中寄情。"佇倚危樓風細細",寫主人公登高遠望,微風拂麵。"佇"暗寓久立,"危"言樓之高,亦含孤獨之意。"風細細"這是摹狀的手法,使畫麵鮮活生動。二、三句承上句抒情,情中帶景。"草色煙光殘照裏",與二、三句照應,春草萋萋正是擾人相思之景,所謂"望極春愁",情中帶景,應是此景。無邊青草,煙霧籠罩,一片殘陽,渲染了一種淒涼的氣氛,為下句抒情作了極好的鋪襯。"無言誰會憑闌意",麵對令人感傷之景,發此感慨,言其孤獨和寂寞。
下片直接抒情。寫主人公在無奈中,借酒強歡,然而故作歡樂卻"無味",這正表現出纏繞在主人公心頭的"春愁"無法擺脫。"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終於點明令主人公痛苦難耐的"春愁"就是相思,這相思之苦令主人公痛苦,但其願意擔負,這兩句表明了其為情而殉的決心。語言淒豔冷峻,使詞的境界更上層樓。
這首詞構思巧妙,在相思之情達到高潮時戛然而止,餘味無窮,有很強的感染力。詞的末二句,直抒胸臆,為整首詞的畫龍點睛之筆,成為千古傳誦的佳句。
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晏殊
讀前須知
這首詞是寫離別相思之情的。時間是由夜到曉,地點是由室內、室外而到樓上。
原文
檻菊愁煙蘭泣露①,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②,山長水闊知何處。
注釋
①"檻菊"句:是說菊花籠煙有似凝愁,蘭花帶露也似含淚。蘭泣露,與劉禹錫《憶江南》詞"叢蘭寰露似沾巾"及白居易《楊柳枝》詞"葉含濃露和啼眼"同意。但"泣"字更加精練。②彩箋兼尺素:彩箋,指題寫詩詞用的一種精美的箋紙之類。尺素,古人書寫所用長尺許的白色生絹,後來作書信代稱。《古樂府》:"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童烹鯉魚,中有尺素書。"
賞讀
這首詞上片寫詞人在清晨時對於室內、室外景物的感受,襯托出長夜相思之苦。蘭花含淚,菊花含愁,燕雙飛,反襯人的孤獨。不曉得離別之苦的月光從昨晚一直照到天明還不罷休。借景抒情,具體而深刻地表達自己思婦情懷。
詞的下片寫這首詞的主人公經過一夜相思之苦以後,清晨走出臥房,登樓望遠,用深秋景色側麵寫出自己的思念之情:西風陣陣,落葉凋零,孤單登上高樓,極目遠眺,望盡天涯去路,所思念的人遠在天邊,"望穿秋水,不見伊人"。欲寄一封書信,又因種種原因受阻,"錦書難托",更加重了愁思。"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三句,意境高遠寥廓,氣象宏大,給人以無窮想象,成為宋詞中的名句。全詞在有限的篇幅中展示了無限的情感,又在無限的境界中現示出人物的感情所受到的種種壓抑和限製,情濃意切,而詞句疏淡,顯得沉鬱悲壯。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雲:"《詩·蒹葭》一篇,最得風人深致。晏同叔之"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意頗近之。但一灑脫,一悲壯耳。"
踏莎行·細草愁煙--晏殊
讀前須知
晏殊的詞一般都寫得淒婉而且溫潤,這首詞便是頗能表現出此種特色的一首好詞,描繪了一位閨中人對遠人無限的思念之情。
原文
細草愁煙,幽花怯露。憑闌總是銷魂處①。日高深院靜無人,時時海燕雙飛去。
帶緩羅衣,香殘蕙炷②。天長不禁迢迢路③。垂楊隻解惹春風④,何曾係得行人住?
注釋
①銷魂:指靈魂離開肉體。②帶緩:衣帶日鬆,意指自己消瘦。出《古詩十九首》:"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蕙炷:以蕙草做的香。炷,可燃燒的柱狀物,也作量詞,用於點著的線香。③迢迢:遙遠,這裏借指當年郎君遠行。④垂楊:垂柳柳絲。隋煬帝遊揚州時賜柳姓楊,故楊柳合稱。惹:招惹,招引。
賞讀
這首詞的開頭用"愁"來表達草在煙靄中的感受,用"怯"來描寫花在晨露中的感受,表麵上說的是花和草的心情,實際上是通過草與花的人格化,來表明人的心情,亦物亦人,物即是人。晏殊另一首《蝶戀花》之"檻菊愁煙蘭泣露"句,可以與此相參看,境界相同,隻是一個是秋景,一個是春景,都是寓情於景,表達作者內心的愁緒。為何作者看到"細草愁煙,幽花怯露"就使他"銷魂"呢?後麵兩句以環境的描寫來交待出緣由--人的孤寂。用"海燕"在"日高深院"裏雙雙飛去來襯托人的孤寂,比直接描寫更使人心動。上片由景寫到人。
詞的下片由上片的室外轉向室內,仍在寫人。"帶緩羅衣"以衣服的寬大寫人的消瘦;以室內點的蕙香一段段燒成殘灰來暗示人心緒的黯淡。下麵一句"天長不禁迢迢路"是對上兩句作的結:天長路遠,這是沒有什麼辦法改變的,隻能留下綿綿的思緒在心中。"不禁"二字表現了作者對已消逝的、遠去的一切無法挽回的哀傷和無可奈何之感。最後兩句責問多情、纏綿的楊柳隻會在那裏牽惹春風,哪一根柔條能把那要走的人留住?哪一根柔條能把那消逝的美好的往事挽回?這裏象征著對整個人生的無可奈何的深刻感受,其中寄托著極深遠的懷思悵惘之情。這要仔細吟味,才能體會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