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歐陽修
讀前須知
這首詞細膩地描寫了封建社會上層的一個深閨思婦的愁苦心情,它以曲折深遠的意境與搖曳蕩漾的情思撥動讀者的心弦。
原文
庭院深深深幾許①?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②。玉勒雕鞍遊冶處③,樓高不見章台路④。
雨橫⑤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
注釋
①"庭院深深"句:在此詞之前,晏殊《踏莎行》詞也有"斜陽卻照深深院"之句,後來李清照詞序裏說:"歐陽公作《蝶戀花》有"庭院深深深幾許"之句,予酷愛之,用其語作"庭院深深"數闋,其聲即《臨江仙》也。"幾許,猶言幾何。②簾幕無重數:是說簾幕重重數不清。③"玉勒雕鞍"句:勒,絡馬頭的革帶、玉勒,用玉裝飾。玉勒雕鞍,代表騎馬。④章台路:這裏指歌樓妓院所在地。⑤雨橫:雨勢很猛。橫讀去聲。
賞讀
這首詞上片前三句描繪出思婦所處的典型環境。首句選用三個"深"字,極言庭院之幽深。"幾許"意為"多少"。這裏以疑問語氣寫出,是為了加重"深"的程度。與下文"簾幕無重數"相映,再加上如同煙霧堆積般的楊柳,又好像數不清的重重簾幕,造成內外阻隔,使得本來很深的庭院變得更加深邃了。當她"春日凝妝上翠樓"的時候,卻無心觀賞明媚的春光,而是滿懷愁腸地向遠方眺望,薄情郎正在歌樓妓館--章台路尋歡作樂。上片通過環境、人物的描寫,一位幽閉深閨的貴族女子,因為薄情人一味追求狹邪之遊的愁苦心情便躍然紙上了。
詞的下片,"三月暮"點出時令,"雨橫風狂"描繪氣候特征。春光雲暮,本已使人不堪,何況風狂雨驟,更加速春的消逝,再加上時又到黃昏。三層意思,層層深入,使人悲從中來,隻有掩起門戶獨守空房,發出"無計留春住"的悲歎。這句的"春"字涵意深廣,一則實指春天,二則象征美好的青春年華,三則隱喻愛情。真所謂一字千金,將女主人公那種因物感時,因時懷人而又自傷孤寂的內心活動刻畫得細膩極了。結句"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是曆來受人讚賞的名句。毛稚黃分析說:"因花而有淚,此一層意也;因淚而問花,此一層意也,花竟不語,此一層意也;不但不語,且亂落,飛過秋千,此一層意也。人愈傷心,花愈惱人,語愈淺而意愈入,又絕無刻畫費力之跡,謂非層深而渾成耶?"(《古今詞論》引)。這裏采用擬人化的手法,以花飛花落暗示思婦的無所依托,傳達出一種縹緲綿邈的情思,讀起來韻味無窮。
采桑子·輕舟短棹西湖好--歐陽修
讀前須知
歐陽修早年曾被貶到穎州(今安徽阜陽),晚年又歸隱於此,對這裏的山山水水懷有深厚感情。州城西北,有一天然湖泊,人稱西湖,風景優美,是當時的名勝之地。歐陽修常來此遊覽,並寫了十首《采桑子》加以詠讚。首句末三字均以"西湖好"領起,但取景的角度不同,筆調輕快活潑,色彩濃淡相宜,多層次多側麵地再現了穎州西湖的秀麗風光,寄寓了作者留連山水的情趣。這是第一首,描繪了青日泛舟遊胡所見的西湖美景
原文
輕舟短棹西湖好①,綠水逶迤②。芳草長堤,隱隱笙歌處處隨。
無風水麵琉璃滑,不覺船移③。微動漣漪,驚起沙禽掠岸飛④。
注釋
①短棹:小船槳,代指小船。②綠水:湖岸青山相映,湖水泛綠色。逶迤:潁州西湖在潁州城西北中潁河與泉河彙流而成,湖岸綿延曲折。③琉璃滑:形容水麵平靜無風光滑如鏡麵一般。④沙禽:棲宿在沙洲或沙灘上的水鳥。
賞讀
這一首詞寫春日泛舟遊湖。首句總攬全篇,點明題意,直抒讚美之情。"綠水"、"芳草"、笙歌"三句分別從視覺、聽覺兩方麵描述人在舟中的見聞和觀感,作者乘著輕舟,蕩起小槳,迷人的景色迎麵而來。那婉蜒曲折的綠水,那長滿芳草的長堤,象畫境一樣展現在眼前。遠處又隱隱約約地傳來清脆的歌吹之聲。"處處隨"三字,暗示出湖上遊人之盛。上片短短數句,著墨不多,卻有聲有色地描繪了西湖無限美好的春光。
下片寫曲水臨流,徜徉舟中的情景。湖上風平浪靜,萬頃碧波象玻璃似的明淨平滑,船兒慢慢移動,不知不覺來到了僻靜的湖邊。沙洲上的水鳥被槳聲驚動,突然展翅拂過堤岸向遠方飛去。這裏著重描寫的是湖上的靜境,但靜中有動,意境幽美,富有神韻。本篇立足舟中刻畫湖上風光,鏡頭隨著小船的移動而不斷轉換,通過多彩多姿的客觀景物,烘托出一種舒暢和悅的氣氛,給人以自然美的享受。
采桑子·群芳過後西湖好--歐陽修
讀前須知
這是《采桑子》中的第四首。寫作者暮春憑欄觀湖看到的景象,表現詞人生活中一種靜觀自適的情調。
原文
群芳過後西湖好,狼藉殘紅①。飛絮濛濛,垂柳闌幹盡日風。
笙歌散盡遊人去,始覺春空。垂下簾櫳,雙燕歸來細雨中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