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①殘紅:落花。②簾櫳:窗簾和窗牖,也泛指窗簾和門簾。雙燕句:化用馮延巳《采桑子》句:"雙燕歸棲畫閣中。"
賞讀
這首詞寫的是暮春時節,作者登湖觀湖。通過細致觀察,領略到"群芳過後"西湖的另一番風韻。上片刻畫百花凋殘,柳絮飛舞,渲染春末夏初湖上的寧靜氣氛;下片描寫歌終人散,簾垂燕歸,抒發傍晚時刻的空寂之感。詠殘春往往流於傷感,本篇雖然也流露出一縷悼春的情緒,但作者是從讚美的角度來寫的,首句即為全詩定下了基調。詞人認為即使。狼藉殘紅"、"笙歌散盡"以後,西湖也仍然令人神往留戀。這裏不僅表達了作者對穎州西湖深深的熱愛之情,而且也體現出他別具慧眼的審美觀點。兩片結句塑造出一種耐人尋味的意境。劉永濟先生在《詞論》中指出:"小令尤以結語取重,必通首蓄意、蓄勢,於結句得之,自然有神韻。如永叔《采桑子》前結"垂柳闌幹盡日風",後結"雙燕歸來細雨中",神味至永。蓋芳歇紅殘,人去春空,皆喧極歸寂之語,而此二句則至寂之境,一路說來,便覺至寂之中,真味無窮,辭意高絕。"這段話可作為理解本篇藝術構思的參考。
采桑子·天容水色西湖好--歐陽修
讀前須知
這首詞仍是作者在穎州做的十首《采桑子》之一。描寫月夜泛舟西湖所見景象和自己的感受。語言樸素,意境深幽。
原文
天容水色西湖好,雲物俱鮮①。鷗鷺閑眠,應慣尋常聽管弦。
風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瓊田②。誰羨驂鸞。人在舟中便是仙。
注釋
①雲物:天上的雲氣、雲彩和湖麵的景物、景色。②瓊田:形容瑩潔如玉的江湖、田野。
賞讀
這首詞的上片采用以靜襯動的手法寫出了西湖的雲、水、鳥及遊人,以雲、水鳥的靜反襯出了西湖夜晚熱鬧的場麵。首句中"天容"即萬裏晴空飄動的白雲,水色是指水麵上倒映的天光雲影。"雲物俱鮮"進一步解釋首句。西湖的雲和水中倒映的景色是那樣鮮亮。"鷗鷺閑眠,應慣尋常聽管弦。"兩句寫遊人很多,水鳥理應驚飛,但這裏水鳥們都安閑地睡著,因為它們對於遊人如雲,畫船如織、管弦齊奏的場麵,早已司空見慣了,不但不能驚擾它們,反而催動了它們的睡眠。從側麵寫出了西湖晚景的熱鬧景象,且以靜襯動,以景襯人。
詞的下片繼續寫西湖夜色。徐徐的清風與明淡如水的月色偏偏適宜在夜幕籠罩中出現,那眼前的湖水猶如美玉鋪就的萬頃良田。這麼美的夜景,"我"願終此一生,誰還羨慕乘飛鸞上天庭呢?結拍"人在舟中便是仙",以白話入詩,更見真切。這一句也是詞入晚年厭倦官場思想的寫照,抒發得十分曲折、自然。
本詞語言樸素,隻是信手拈為,信筆寫去,就能使詞意漸行漸深,進入一個高超的藝術境界。可見詩詞之妙,在乎寫出真情實感。
桂枝香·金陵懷古①--王安石
讀前須知
這首詞屬於登高懷古、借古諷今之作。當時宋朝的統治者安於太平,過著奢淫的生活,弄得國庫空虛,民不聊生。作者借對六朝在短短的三百年裏頻繁更替的根本原因的揭示--"繁華競逐"來勸諫當朝的統治者們應吸取曆史教訓,不要重蹈覆轍。這首詞沉雄悲壯,寓意深長,堪稱"金陵懷古"的絕唱。
原文
登臨送目②,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③。千裏澄江似練④,翠峰如簇⑤。歸帆去棹殘陽裏⑥,背西風、酒旗斜矗⑦。彩舟雲淡,星河鷺起⑧,畫圖難足。
念往昔,繁華競逐。歎門外樓頭⑨,悲恨相續。千古憑高,對此漫嗟榮辱。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後庭遺曲⑩。
注釋
①詞題:金陵,即今南京,六朝建都之地。懷古,懷念古代興亡之事。②送目:遠眺。③天氣初肅:天氣剛剛高爽寒冷。④澄江似練:練,絹類的絲織品,潔白有光,借以形容江水澄淨。⑤翠峰如簇:簇,攢聚,是說青山攢聚在一起。韋莊詩:"天外晚峰青簇簇。"⑥歸帆去棹:來往的船。⑦矗:豎起。⑧星河鷺起:是說遠望江上的白鷺飛起如在星河裏。南京西南有白鷺洲,多白鷺。⑨歎門外樓頭二句:杜牧《台城曲》:"門外韓擒虎,樓頭張麗華。"這兩句詩意是說陳後主沉溺聲色,不問國事,寵幸貴婦張麗華,隋將韓擒虎率兵攻破金陵,斬張麗華,俘陳後主。門外指韓擒虎攻進朱雀門,樓頭指張麗華所住的結綺閣。這兩句是感歎曆朝帝王多荒淫奢侈,終不免陳後主那樣的下場,而使六朝亡國的悲恨相繼不斷。⑩後庭遺曲:《南史》"陳後主以宮人袁大舍等為文學士,因狎客共賦新詩,采其尤豔者,有《玉樹後庭花》、《臨春樂》等曲。"杜牧詩:"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賞讀
這首詞的上片寫景狀物,為下文抒發感慨作鋪墊。前三句。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交待了登臨的時間、氣候特點,接著由遠及近地描述了靜態的長江、遠山,動態的船帆、酒家的旗幟,間接寫出了當時這裏的繁華景象。再寫到遠景:雲遮舟、鷺騰起,景色美不勝收,以"畫圖難足"總收上片,極盡讚美之意。在上片中,作者按由遠及近再到遠的順序向我們描繪了一幅動靜結合、色彩豔麗的風景畫,層次分明,極富韻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