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①雨疏風驟:風急雨小。②濃睡:酣睡。不消殘酒:沒有完全消去殘餘的醉意。③卷簾人:指正是卷簾的侍女。④綠肥紅瘦:葉茂花殘。
賞讀
全詞表現出女詞人對大自然變化的敏感,和對生活中美好事物的關懷。詞中之景,雨小風急;詞中之人,睡得香甜而殘醉未醒;詞中之花,葉茂盛了,花稀少了。可見作者是有意選取對立統一的形象和詞語,相互映襯、兩兩對比的渲染形容,給讀者非常鮮明的印象。
本詞以對話入詞,作者與侍兒,一個細心,一個粗心,一問一答,人物性格鮮明突出。"綠肥紅瘦"一句,曆代評論家讚不絕口,表現出作者對生活觀察的獨到與細致入微。
宋代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評論:"近時婦人能文詞如李易安,頗多佳句。小詞雲:"昨夜……應是"綠肥紅瘦","綠肥紅瘦"此語甚新"。清人黃蘇《蓼園詞選》評論此詞。一問極有情,答以"依舊",答得極淡,跌出"知否"二句來,而"綠肥紅瘦"無限淒婉,卻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無數曲折,自是聖於詞者。"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李清照
讀前須知
這首詞回憶了少年時,在溪亭遊玩忘歸的情景,表現出詞人對少年時娛悅生活的留戀,充分表現了作者當時的活潑、瀟酒、爽朗的個性。
原文
常記溪亭日暮①,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注釋
①溪亭:水邊的亭台。②爭渡:競渡,奪路而歸。
賞讀
這首詞是追憶往事之作,充滿了情趣。詞中沒有具體寫所遊之景,也沒有寫心情心境,隻是通過描寫怎樣"沉醉",從側麵襯托溪亭的景色多麼誘人,這景色又是怎樣地觸動了孩子的情懷。因為這是對年輕時生活的回憶,細節之事,細微之景也許早已忘記了,而沒有忘記的是那種特別的心理體驗。這種體驗是獨一無二的,是不可重複的,因而是難忘的。酒喝到醉得不能回家,回家又迷了路,迷了路更急於回家。作者在一係列動作的白描和環境的烘托中,表現出主體心理活動的軌跡。這是一個天真活潑的少女在大自然的懷抱中盡情遊玩,無憂無慮生活的真實寫照。
滿江紅①·春水迷天--張元幹
讀前須知
宣和二年(1120)春,作者自江西南昌赴南康(今江西星子縣)拜會名賢陳瓘,途經吳城山,遇風阻行,遂作此詞。明吳從先《草堂詩全雋》謂此詞:"上言風帆飄泊之象,下言歸舟在家之思。"
原文
春水迷天,桃花浪、幾番風惡②。雲乍起,遠山遮盡,晚風還作。綠卷芳洲生杜若③,數帆帶雨煙中落。傍向來、沙嘴共停橈④,傷飄泊。
寒猶在,衾偏薄。腸欲斷,愁難著。倚篷窗無寐⑤,引杯孤酌。寒食清明都過卻,最憐輕負年時約⑥。想小樓、終日望歸舟,人如削⑦。
注釋
①這首詞寫羈旅春晚思歸。吳城山:地名,在南昌縣東一百八十裏處,臨大江。②桃花浪:亦稱桃花水。舊曆二三月春水漲,正值桃花開,故稱。③綠卷句:出自《楚辭·湘君》:"采芳洲兮杜若。"杜若,一香草名。綠卷,一作綠遍。④沙嘴:一端連陸地,一端伸入水中的帶狀沙灘。橈:槳,指代船。⑤篷窗:船窗。⑥年時約:指與家中約定春天返家。⑦想小樓二句:化用柳永《八聲甘州》詞"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意,設想妻子天天登樓遠望盼自己歸去。削,形容消瘦。
賞讀
上片"春水迷天"二句,點出了時令天氣,把狂風暴雨的無數次襲擊的意象展示出來,寫得氣勢雄闊。"雲乍起"三句寫舟行所遇,狂風暴雨使船隻不能行進。"還"字寫出江上惡劣天氣持續不斷,也流露出作者對它的厭惡情緒。"綠卷芳洲"寫景如畫,勾勒出風雨中的岸景與江景。"傍向來"二句寫停船情景及作者的心情,船在沙灘停泊,詞人因在風浪中漂泊而感到傷懷,為下片抒情做了鋪墊。整個上片重在寫景,由景生情。
下片換頭"寒猶在"以下四句,承上轉下,由景入情,直接抒寫寒夜漂泊的愁緒。"倚南窗無寐"兩句,寫作者在舟中的行動,借以表現羈旅愁苦之情和孤獨淒寂的境界,是上文愁腸的深化。"寒食清明"二句,文筆宕開,由眼前境況轉入想象之中,但依然愁思纏繞。因為歸期已被延誤,辜負了佳人相約的殷切之情。結尾三句采用化虛為實的寫法,展示佳人急切盼歸情景,既寫了佳人的癡情,又表達了詞人思歸懷人的心理。
以大景寫柔情,是這首詞的特色。開篇幾句,意象飛動,空間境界闊大,為下文的言情創造出淒清迷茫的氛圍。
水調歌頭·追和①--張元幹
讀前須知
這首詞大約作於紹興二十三年(1153)前後,那時作者已年過花甲,兩鬢斑白。詞作主要表現作者思念故國之情和壯誌難酬的悲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