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讀
這首曲開篇就說,早晨還在京都集賢院侍奉皇帝左右,傍晚已來到長沙。暗示主人公官職變換之快,不得意之情溢於言表。作者到長沙,不過是任一閑職,所以接下來兩句很委婉地說:我這麼忙趕到長沙,不過是為了觀賞湘水的風光,尋求嶽麓山的詩情。這是牢騷語。詩人徘徊湘水之濱,不禁吟誦起屈原的"紉秋蘭以為佩","搴汀洲兮杜若"的詩句,想到屈原沉江而死,還有宋玉為他作招魂賦,可是又有誰來為我招魂呢?悲涼之感油然而生。曲中詩人站在嶽麓山上,南眺蒼梧,北望黃陵,想象舜帝妃子的妃廟淒清冷落的情景而黯然神傷。
最後三句"世態紛紛,千古長沙,幾度詞臣!",由眼前景觸發吊古傷今的無窮感慨:世事紛亂,千百年來,多少有誌之士和墨客、騷人被放逐到長沙來啊!相似的身世遭遇,使人感慨萬端。
這首曲雖名為懷古,實為傷今,抒發了自身的失意之情,格調深沉悲涼,感慨深沉,具有強烈藝術感染力,是懷古作品中的佳作。
雙調〔沉醉東風〕·秋景--盧摯
讀前須知
這首曲是作者任湖南廉訪使時作的。描繪了舟行江湖從黃昏到深夜所見到的景物,表達了作者悠閑而又略帶蕭瑟的心情。
原文
掛絕壁枯鬆倒倚①,落殘霞孤鶩齊飛②。四圍不盡山,一望無窮水。散西風滿天秋意。夜靜雲帆月影低,載我在瀟湘畫裏③。
注釋
①掛絕壁句:李白《蜀道難》:"連峰去天不盈尺,枯鬆倒掛倚絕壁。"這裏是借用。②落殘霞句:化用王勃《滕王閣序》"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句意。鶩,野鴨子,生長水邊,故有鶩必有水。③瀟湘畫:宋代畫家宋迪以瀟湘風景為題材,畫了八幅山水畫,世稱《瀟湘八景圖》。瀟湘:湖南的湘水,流經零陵縣與瀟水合流,世稱瀟湘。這裏泛指瀟湘流域地區。
賞讀
這支曲前五句集中描寫舟行江湖所見黃昏景色。首句"掛絕壁枯鬆倒倚"詩人向我們描繪出了一株倒掛懸岩絕壁的蒼勁古鬆,引人注目。第二句"落殘霞孤鶩齊飛"寫湖畔的晚景:夕陽下的殘霞在天際飛動變幻,一隻野鴨子在高空展翅遠去,給人以晚霞與孤鷺"齊飛"的感覺,色彩明麗清新,靜中有動。前兩句化用了李白《蜀道難》和王勃《滕王閣序》中的兩名句,稍加改造,對偶工整,形成一幅氣韻生動,對比鮮明的山水畫卷,顯示了以詩為畫的高超匠心。三四句"四圍不盡山,一望無窮水"勾勒了這幅畫的遠景:遠遠望去,四周有數不盡的峰巒疊嶂,一望無際的洞庭湖水。擴大了讀者的視野,增加了暮色蒼茫的氛圍。"散西風"一句是倒裝句,應為"西風散滿天秋意"。"散"字用得妙,把西風人格化,好像西風是散布秋意的使者。
結尾兩句,緊接上麵而來,由黃昏之景寫到深夜之景。夜深人靜,月到中天,詩人正悠悠自得地在洞庭湖上泛舟漫遊,帆影映照在水麵上顯得很低很低。這不正是宋代畫師宋迪的畫的"瀟湘八景"之一《洞庭秋月》圖嗎?於是詩人情不自禁地說:"載我在瀟湘畫裏"。因為有了這一句,畫中有了人物,整個畫卷頓時活了起來。這是點睛之筆。
從全曲看,小令由兩個意境相連的畫麵組成,寫出了詩人從黃昏到深夜洞庭泛舟的所見所感,詩中有畫,畫中有情,逸趣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