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①四塊玉:曲牌名。②絕:斷絕。③楊花雪:楊柳花絮白色,飄落時像下雪。
賞讀
文章前三句"自送別,心難舍,一點相思幾時絕?"實質上反映了女子難舍的離別,同時也說明被孤獨填滿的是一種枯燥,毫無色彩的生活,不禁激起對幸福生活、對情人的思念。"憑欄袖拂楊花雪"她隻能靠著欄杆、極目遠眺,然而迎麵撲來的又是雪片,她無奈地用衣袖輕輕地拂去。過去的日子已經不能追回,現實又那樣無聊,這樣的處境是非常淒苦的,所以在女子心中產生一種特殊感覺:"溪又斜、山又遮"。這裏她還停留在送別情人的那一刻,因而怨恨溪"斜",山有些"遮"。猛然間,她又清醒地回到眼前場景,意識到這一切都是幻影,隻好無可奈何地發出感歎"人去也"。這裏邊"也"字用得好,形象地反映了女子此時那種悵惘淒婉的情緒,很感人。
這首散曲用字較少,但準確把握人物的心理,精煉運用表白等藝術手法營造了一個離愁別恨的氛圍。
雙調〔大德歌〕·夏--關漢卿
讀前須知
這首散曲描繪的是一位夏日獨坐南窗的思婦形象。
原文
俏冤家,在天涯,偏那裏綠楊堪係馬!困坐南窗下,數對清風想念他。峨眉淡了教誰畫?瘦岩岩羞帶石榴花。
賞讀
開頭第一句"俏冤家"就點明了相思的宗旨。一個"俏"字體現了這位女子對情人的親昵,而"冤家"則流露出了對愛人久去不歸的怨恨。接著這位女子情感湧發"偏那裏綠楊堪係馬!"怎麼我拴不住你的心呢?"偏"字更把少婦那種思夫的心情表達的淋漓盡致。於是"困坐南窗下,數對清風想念他"。進一步揭示了渴望愛的撫慰。然而麵對殘酷的現實,隻能回憶一下往日的溫存。"蛾眉淡了教誰畫?"可貴的是,在滿腔戀情空拋的情況下,這位女子對愛仍那樣的執著:"瘦岩岩羞帶石榴花。""瘦岩岩"是因為相思苦。"羞帶石榴花"則是對愛的向往,對愛的呼喚!
雙調〔蟾宮曲〕①·長沙懷古②--盧摯
讀前須知
盧摯大德初年,作者被授集賢學士、大中大夫,不久就被外放湖南長沙,失去接近皇帝、在朝廷有所建樹的機會。到湖南任職後,作者寫了不少憑吊古跡的散曲,這是其中的一首。詩人初到長沙古城,登臨嶽麓山,俯瞰湘江水,追念往昔,緬懷前賢,很自然地想到因政治失意投江而死的屈原,於是寫下這首吊古人、抒己懷的小令。
原文
朝瀛洲暮艤湖濱③,向衡麓尋詩④,湘水尋春⑤。澤國紉蘭⑥,汀洲搴若⑦,誰為招魂⑧?空目斷蒼梧暮雲,黯黃陵寶瑟凝塵⑨。世態紛紛,千古長沙,幾度詞臣⑩!
注釋
①蟾宮曲:曲牌名,又名〔折桂令〕。②長沙:古代又稱潭州,今湖南省長沙市。③瀛洲:本指傳說中的海上仙山。唐太宗李世民為了網羅人才,成立文學館。入選者極受人羨慕,稱為"登瀛洲",被視為登臨仙境一樣榮幸。元代的集賢院,類似唐文學館,這裏暗喻自已有集賢院榮銜。艤:使船靠岸。湖濱:這裏指長沙,因長沙地處洞庭湖邊。④衡麓:衡山山麓,即嶽麓山,在長沙郊外。⑤湘水:即湘江,經長沙注入洞庭湖。⑥澤國:指湖南水鄉。紉蘭:佩戴著蘭花。紉,連綴起來。屈原《離騷》"紉秋蘭以為佩"。⑦汀洲:水邊沙地。搴若:采摘杜若。搴,采摘。若,杜若,一種香草。這句由屈原《九歌·湘夫人》"搴汀洲兮杜若"化出,意思是采一枝香草送給遠方的朋友。⑧招魂:屈原曾於湘江寫下《招魂》篇,為昏君楚懷王招魂。另一解宋玉為屈原作《招魂》。這裏借屈原遭流放暗喻自己。⑨蒼梧:又名九嶷山,在今湖南寧遠縣,相傳為舜所葬處。黃陵:黃陵山,又名湘山,在今湖南湘潭縣北。相傳山上有舜二妃的墓祠。寶瑟:有二十五弦的撥樂器。舜時隻有五弦和二十三弦。舜善撥瑟,且教二妃撥瑟。凝塵:積滿灰塵。⑩幾度:多少次,多少個。詞臣:本指皇帝身邊的文學侍從。這裏泛指像屈原、賈誼那樣的文士、騷人詞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