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題材上,竹刻相當於詩詞歌賦,無論山水人物、花鳥魚蟲,大多寄托了文人的情懷。文人講究意境,所以竹雕的很多意境都跟國畫非常相似。由於竹雕藝術的成功,深刻地影響到象牙、犀角、紫檀、黃楊這些貴重材料的雕刻,因此後世的其他藝術品都有仿竹器的傾向。
鴉雀剪去尾子——同八哥混陣。鴨背上的水——一抖就落。
鴨背上潑水——滑過去了。
鴨吃辣椒——直搖頭。
鴨蛋碰石頭——自取滅亡。
鴨兒梨點火——果不然(燃)。
鴨盆上的蚯蚓——還能讓雞來抓不成。
鴨棚兒的老板——管蛋事。
鴨婆走路——大搖大擺。
鴨群裏闖進隻鵝——就你脖子長。
鴨子巴掌——不分丫兒。
鴨子不撒尿——自有出路。
鴨子不紮猛——淨吃浮食兒。
鴨子吵棚——鬧翻天。
鴨子吃黃鱔——吞吞吐吐。
鴨子吃礱糠——空歡喜。
鴨子吃螺螄——整個吞。
鴨子吃食——眼兒朝天。
鴨子吃魚——囫圇吞棗。
鴨子的翅膀——不能飛。
鴨子的骨頭——件兒數多。
鴨子的屁股——肥垛垛的。
鴨子的嘴巴——煮不爛。
鴨子掉在水井裏——光餓不渴了。
鴨子鳧水——暗底下使勁。
鴨子鳧水——上麵靜,底下動。
鴨子放雞——光磨嘴不行。
鴨子過門坎——還想跩兩下子。
鴨子進稻田——忙不贏。
鴨子開會——無稽(雞)之談。
鴨子落水——各奔前程。
鴨子上場——呱呱叫。
鴨子上鍋台——一躥兒。
鴨子上架——全靠逼。
鴨子上架——趕著來。
鴨子嘴伸進門縫裏——張不開。
鴨子淘塘——腳朝天。
鴨子淘陰溝——顧嘴不顧身。
鴨子聽雷——不知所雲。
不知所雲
言語紊亂、空泛,不知道所說的是什麼,也不知道怎樣說才好。出自晉·陳壽《三國誌·蜀書·諸葛亮傳》。
蜀帝劉備死後,後主劉禪即位。當時才17歲,他什麼也不會,但他很尊敬諸葛亮,諸葛亮整頓吏治,獎勵農耕,囤積糧食,訓練軍隊。準備軍力增強後出師伐魏。
公元225年,諸葛亮親率大軍南征孟獲,他七次俘虜孟獲,又七次釋放,孟獲終於心悅誠服地歸順蜀漢。
南方平定之後,解除了後顧之憂,諸葛亮決定出師伐魏。臨行前,他給劉禪寫了一份《出師表》,提出東漢後期上層統治集團任人唯親而致傾頹的曆史教訓,規勸劉禪要“親賢臣,遠小人”;“嚴明賞罰,虛心納諫”。最後,諸葛亮寫道:“今當遠離,臨表涕泣,不知所雲。”表達他懇切、激動的心情。
一切都安排妥當之後,諸葛亮便親率浩浩蕩蕩的大軍,向漢中前線進發。後主劉禪率領百官一直把他們送出成都城外十裏遠。
鴨子下河——搖頭擺尾。
搖頭擺尾
“搖頭擺尾”這句成語是形容悠然自得的樣子,多指貶義。出自《景德傳燈錄》:“門下有個赤梢鯉魚,搖頭擺尾向南方去,不知向誰家甕裏淹殺?”
這段話意思是說:在門庭之下,有一尾紅梢鯉魚,搖頭擺尾地向南方遊去了,不知道要遊到誰家的醃菜缸裏去淹死?
鴨子下了水——自由(遊)。
鴨子下水——嘴忙。
鴨子下水——浮著。
鴨子下水——緊抻脖兒。
鴨子捉魚——深入不到水底。
鴨子走路——跩哩。
鴨子鑽猛子——深入下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