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天無火日,窮人無生日。

晴天不肯走,直待雨淋頭。

晴天不開溝,落雨遍地流。

晴天大日頭,風雨不停留。

晴天斬好雨天柴。

晴天開水道,須防暴雨時。

晴天吃豬頭,雨落吃羊頭。

晴無祥,雨為殃。

晴帶雨傘,飽帶饑糧。

晴帶雨傘飽帶糧,洪水不來就先防。

第二十二節 qìnɡ

親家交禮不交財。

親家不親家,蘿卜三百錢一把。

第二十三節 qiónɡ

窮人不種地,富人斷了氣。

窮人也有窮誌氣。

窮人難過年三十。

窮人一頭牛,生命在上頭。

窮人不飽肚,富人糧滿倉。

窮人洗夜衣,洗爛無人知。

窮人的汗,富人的飯。

窮人心腸好,富人心如刀。

窮人要命,富人要錢。

窮人難穿應時衣。

窮人餓斷腸,富人脹破肚。

窮人莫要愁,集股夥養牛。

窮人沒有驢代步,不吃麩子挨磨杠。

窮人莫攀親,攀親摘眼睛。

窮人莫困,三挑泥巴當挑糞。

窮人孩子多,窪地蛙子多。

窮人翻了身,青苗見了雨。

窮人家養不起大閨女。

窮人孩子乖。

窮人得一口,富人得一鬥。

窮人管眼前,富人思來年。

窮人無本,力氣是錢。

窮人心不窮。

窮人見了窮人親。

窮人知道窮人苦。

窮人無病抵半富。

窮人的飯拿命換。

窮人家中三件寶:老手、薄地、破棉襖。

窮人無災便是福。

窮人逢荒年,兩眼淚漣漣。

窮人累個死,富人不歡喜。

窮人乍富,填腰窪肚;富人乍窮,寸步難行。

窮人命裏八觔米,恒走天下不滿鬥。

窮人心多。

窮人的心多,巴藜草的根多。

窮人怕過五六月。

窮人得不到富家財。

窮人覺不足,富人財不足。

窮人思老債,病人思六親。

窮人有誌氣,富人財不明。

窮人怕死老婆,富人怕死老騾。

窮人早飯無糧,富人穀爛陳倉。

窮人靠養豬,富人靠剝皮。

窮人靠手吃飯,富人靠錢吃飯。

窮人在河裏喊救命,富人在船上唱山歌。

窮人架不住三句好話。

窮人飽肚,富人飽倉。

窮人膽大量度大,財主胸窄器宇窄。

窮人出力,財主得食。

窮人好做,假富難當。

窮人雖窮,眼睛像米升筒;富人雖富,肚皮像眼藥罐。

窮人怕風,富人怕盜。

窮人孩子經摔打。

窮人孩子早當家。

窮三年不改樣,富三年學不像。

窮木匠沒有第二把銼。

窮木匠,富墨鬥。

窮生虱子富生瘡。

窮不離命館,富不離藥罐。

窮不可欺,富不可恃。

窮不過是個尋吃,死不過是個斷氣。

窮不紮根,富不長苗。

窮不和急鬥。

窮不挪門,富不挪墳。

窮不習武,富不教書。

窮不到一千年,富不到一千年。

窮不離卜,富不離醫。

窮不過三代,富不過三代。

窮不命薄,煮肉貼鍋。

窮漢養畫眉,越看越神氣。

窮有好時,富有倒時。

窮有窮算盤。

窮死不亂性。

窮死是家,醜死是媽。

窮死莫做官,餓死莫做賊。

窮死莫借債,病死莫求神。

窮灶膛,富水缸。

窮起來火也貴。

窮則思變。

窮極橫生。

窮極心慌。

窮沒窮到底,富沒紮根的。

窮沒根,富沒苗。

窮的伴富的,伴的沒褲子。

窮算八字富燒香,悖時倒灶問仙娘。

窮算命,富吃藥。

窮要誌氣,富要田地。

窮要窮得誌氣,餓要餓得剛強。

窮難瞞,醜難遮。

窮官強似富戶。

窮莫失誌,富莫欺狂。

窮不與富鬥,富不與官鬥。

窮親戚休忘了,薄地休丟了。

窮親戚要認,醜莊稼要收。

窮親盼有親,難盼半分文。

窮親攀有親,攀斷背脊筋。

窮單身,富寡婦。

窮怕親戚富怕賊,半夜叫門問聲誰。

窮怕荒年無糧苦,富怕荒年遭人搶。

窮就窮到討米,冷就冷到落雪。

窮家難舍,熱土難離。

窮家富路。

窮寇勿追。

窮寇莫追,清官斷離。

窮瞞不得,富遮不得。

窮得富不得,富了了不得。

窮鼠齧貓。

窮鼠嚼狸,匹夫奔萬乘。

窮有影,病有診,嫁壞老公沒有整。

窮有根,富有苗。

窮豆稈,富穀穗,蕎麥秸裏留幹糧。

窮嘴惡舌頭。

窮並窮,蚱蜢生腿癰。

窮欠債,子還錢;子犯罪,父擔當。

窮佬兄弟腳碰腳。

窮柴倉,富水缸。

窮見富來快點走,富見窮來懶動身。

窮命長個富身子。

窮雀富鴿,燕來不錯。

窮雖窮,煮粥放花紅。

窮來勿要攀高親,雨落勿要爬高墩。

窮幫窮,貧幫貧,討飯的愛窮人。

窮遮不哩,富瞞不哩。

窮窮窮,還有三擔銅。

窮義夫,富節婦。

窮剃頭,富穿綢。

窮杠坊隻有一根棍。

窮秀才,富監生。

窮當益堅,老當益壯。

老當益壯

形容年紀雖老而誌氣更加豪壯。出自南朝·宋·範曄《後漢書·馬援傳》。

東漢名將馬援原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吏,但他見多識廣,很有謀略。馬援原先在隗囂手下當差,但時隔不久,他看出隗囂是無能之輩,毅然離開了他,投奔了剛剛起兵的劉秀。

劉秀求才若渴,知道馬援是個文武全才,立刻委以重任。馬援感恩圖報,每次打仗,他都身先士卒,勇往直前,從不後退。在馬援的指揮下,劉秀的軍隊所向披靡,勢如破竹。

馬援年輕的時候就開始了戎馬生涯,一直到六十二歲的時候他還領兵出征,最後他勞累成疾,重病壓身,病死在軍營中。

窮幹淨,富邋遢。

窮坑難填。

窮理必窮其源。

窮理探本。

窮相打,餓相爭。

窮廊落,富水甕。

窮田瘦土不要丟,種下瓜兒也有收。

窮改門子富改墳。

窮文富武。

窮猴光腚,欺軟怕硬。

窮富兩樣,皮肉一般。

窮跟窮對親,坐到談苦情;有跟有對親,扯斷衣裳襟。

窮想富,富想官,官想做皇帝,皇帝想上天。

窮日子有窮打算,富日子有富算計。

窮子攀富子,攀著沒褲子。

窮了不消多,一鬥米唱仙歌。

窮舍命,富抽筋。

窮還沒窮,討飯;富還沒富,上萬。

窮上山,富下川。

窮年蒺藜富年蒿。

窮吃糧,餓當兵,好吃懶做跟衙門。

窮油富漆,年漆月油。

窮螳螂當螞蟻。

第二十四節 qiū

秋後的蚱蜢長不了。

秋水老子冬水娘,澆好春水好打糧。

秋分白雲處處多。

秋至滿山多秀色,春來無處不花紅。

秋後草,人拉倒。

秋後馬蜂命不長。蚯蚓難成龍,樹葉搓不成繩。

第二十五節 qiú

求神不如求人。

求人真不易,處處把頭低。

求人不如求己。

求人如刀三尺割。

求人須求大丈夫。

求漿得酒。

求子得子,求壽得壽。

求莫求張良,拜莫拜韓信。

求來雨,落不大。

求親誇大話,討親告艱難。

求燭求明,讀書求理。

求閑不得閑,偷閑即是閑。

求佛一尊。

求得人家肯,還要等三等。

第二十六節 qū

蛐蟮修龍來上天。

蛐蟮子拱得開石板,螞蟻子搬得動大山。屈死不告狀,餓死不做賊。

屈己者能處眾,好勝者難處身。蛆往肉裏鑽。

第二十七節 qú

劬勞恩重須當報,手足情深最要和。

第二十八節 qǔ

取回經的是唐三藏,降得妖怪的是孫悟空。

唐三藏小傳

玄奘(602~664),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創始人,佛經翻譯家、旅行家。

玄奘是東漢名臣陳寔的後代,曾祖父陳欽,曾任後魏上黨太守;祖父陳康,以學優出仕北齊,任國子博士,食邑周南;父親陳惠,身高體壯、美眉朗目,平時潛心學問,博覽經書,為時人之所景仰,曾做江陵的縣官,後來隋朝衰亡,便隱居鄉間、托病不出,當時的有識之士都稱讚他的誌節。陳惠共生四子,玄奘是他的第四個兒子。又據《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和《續高僧傳·玄奘傳》所述,他俗姓陳名禕,出身於儒學世家,幼年跟父親學《孝經》等儒家典籍,“備通經典”,“愛古尚賢”,養成了良好的品德。父親去世後,二兄陳素在洛陽淨土寺出家,即長捷法師。玄奘十一歲那年,便隨長捷入寺受學《法華經》、《維摩經》等。“年十三,依兄長捷出家於洛。”

六一二年,玄奘時年13歲,於東都洛陽淨土寺出家。玄奘出家後,首先在洛陽淨土寺跟景法師學《涅槃經》,從嚴法師學《攝大乘論》,達六年之久。六一八年,與兄長捷離開洛陽往長安,接著又赴四川,在空、景兩法師處學習。次年,玄奘到成都聽寶暹講《攝論》,又跟道基學“說一切有部”的《阿毗曇論》,接著在道振處學習《發智論》。

六一八年,玄奘隨其兄長赴長安居留,後入漢川,北至益州,適逢空、景二法師,從之受學。繼而至高僧大德雲集的成都學習。六二二年,玄奘於成都受具足戒。後玄奘遊曆各地,參訪名師,講經說法。通過多年來在各處講筵所聞,他深感異說紛紜,無從獲解。特別是當時攝論、地論兩家關於法相之說各異,遂產生去印度求彌勒論師之要典《瑜伽師地論》作為依據,發揚法相唯識宗之根本理論。

在四五年裏,通過眾多名師的指授,玄奘對“大小乘經論”,“南北地論”、“攝論學說”等均有了甚深的見地,聞名蜀中。但他並沒有滿足,六二四年到相州,相州是當時攝論學的中心,玄奘從慧休學《雜心論》,又到趙州,隨道深學《成實論》,再回長安從道嶽聽受《俱舍論》,並向武德年間來華的中印度波羅頗迦羅密多羅谘詢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