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學科教育學概論(1)(1 / 3)

周發增教育與教學文集自序

學科教育學,是一門聚教育學、心理學與各學科專業,滲透著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等的一門交叉學科,簡括地講,是屬於教育學係統的分支學科,從性質上講,是一門應用教育理論學科。

學科教育學,作為一門新興學科,其成長曆史,在我國不過二三十年。20世紀50年代,隨著科學、技術、生產的迅猛發展,係統論、信息論、控製論,被人們約定俗成稱為“三論”相應出現,要求教育也與之相適應地進行改革,在教學領域中,逐漸並較快地出現了對教學內容、教學結構、教學方法的傳統提出了質疑,認為跟不上形勢的發展,也就是說“過時”了。新的教學理論、教學法、方法與方法論、交叉學科的不斷出現,顯映在教學法的改革上,可說是漸見學科教育學的端倪。從國際上講,走在前麵的應是當時的蘇聯和日本。1974年,蘇聯的《數學教育學》出版。筆者是80年代始見到其譯本的。此著作是作為該國高等師範院校數學係的教材。在此著作的第一版序言中說:“現行(高等師範院校所講授的)教學法教學課的內容、風格和結構都過時了,必須加以現代化和改善,實質上是要建立一門新的課程。“數學教育學”這個術語在現代科學術語中已經被廣泛使用了,因此在相應的教學科目中使用它完全是自然的。”在日本,筆者耳聞在30年代就有學科教育學的著作出版,但尚未看到,也未獲得有關的具體資料和信息,故隻就50年代所見端倪寫起。1981年,日本衝原豐主編的《比較教育學》,將學科教育學列入教育學的分支學科。此書的第一頁寫到:“在經過大約一世紀後的今天,教育學已有長足的發展,分化為教育哲學、教育史、教育社會學、教育方法學、學科教育學……等各種領域,經曆了專門化的發展道路。”在80年代,還曾獲知,由美國大學的教育學院院長和主要學術領導者組成的霍姆斯協會,通過15個月的探討和研究,於1986年寫出《明天的教師》的報告中指出:“第一項重要工作的重點應放在專門的學科教育學,要用對專門學科的教與學的研究來代替本科的一般‘教學法’課程。”

在我國,對學科教育學作為一門新興學科開展研究工作,應該說是在80年代始明確提上日程,且發展極快,不到10年時間,學科教育學作為一門學科、一門課程,逐次進入了科研課題,逐次進入課堂,逐次從以教材教法命名的教學或科研,被以學科教育學的名稱取代。筆者在此擬就自己親身所曆、所見、所聞,所進行的學習與研究,用以記述從學科教學法升化到學科教育學建立和發展的這一曆史軌跡。這也是筆者將自己在20餘年前對學科教育學研究的尚不成熟的成果,作為對這一學科研究的起點和當時所呈現的水平,以供後來者研究時一瞥,以觀與當今之間的差距。

1983年,時任北京師範學院院長倉孝和教授,召集五六十年代從事學科教材教法課和研究的教師約20人座談。內容是學科教學法的現狀與改革,強調學科教學法是師範院校的特點和優勢。會上的交流,筆者作以下綜述。教師們較相同的認識是,舊的學科教學法傳統已陳舊,現今個人或幾校聯合新編的學科教材、教法教材,從總體上看仍未脫傳統教材教學法的巢臼。如何從教材教法的內容、方法、結構上突破,是當前急需解決的問題。有的教師提出,突破的關鍵是教學理論上的提升,方法上的創新,對現代學科教育教學理論的借鑒。有的教師提出,當前教學改革的形勢是,在“左”的思潮影響下,“以幹代學”,以具體教學經驗代替教學理論,理論落後於實踐的現象已有根本上的改變,科學的教育理論,心理學和思維科學的成果與教學改革中每一步的發展與創新都緊密相關,改變了過去教學法與心理學分離的狀況,成為學科教學發展的重要條件和基礎。有的教師提出,課程綜合化,是當今世界教育改革的發展趨勢,在教學法中,越來越多地滲入心理學的成果,吸收著教育學新的科學理論,借鑒著新的教學方法論,以適應學科綜合化的發展趨勢,使學科教材教法在理論與實踐上,都在向高層次發展,在我校和社會上的教學實踐、學術研究中的論著中都已有所體現,因此,教材教法的名稱已顯陳舊,已不適應現今教學發展的需要。院長倉孝和教授,對以上的發言予以肯定,並倡導大家從事學科教育學的研究特別是要加強理論性和師範性的研究。以上這些提法,雖說是出自我校這次座談會上,但以斑窺豹,確是當時我國教學改革中的普遍認識。1986年8月,北京師範學院向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提出了《關於變更授於碩士學位學科、專業目錄中“教材教法研究”專業名稱的請示報告》。1986年10月,在濟南召開了全國高師理科教學法學科建設研討會,在《會議紀要》中提出“學科教育學的孕育和誕生是教學法學科的發展和升華”。1986年12月12日,國家教委負責同誌在全國高師師資培訓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提到:“我們不但要建立自己的教育學,還要建立自己的學科教育學,在這方麵的工作是大量的,有廣闊的天地,大有可為。”1986年12月,北京師範學院成立了以楊傳緯院長為主任的“北京師範學院學科教育學研究中心”,這是我國在高師院校建立的第一個“研究中心”。同時,院教育科學研究所教材教法研究室也更名為學科教育學研究室,各係的學科教材教法研究室,亦隨之更名為某某專業學科教育學教研室。1987年6月,在楊傳緯院長主持下,舉行了院學科教育學研討會。會後,將這次研討會上提供的論文選其部分,大體上按學科教育學整體研究;分科學科教育學研究;學科教育學專題研究序列彙集出版,定名為《學科教育學初探》,此書從總體上看,尚欠成熟,是一本從學科教學法走向學科教育學的書,這部我國第一本公開出版的學科教育學論著,隻能說是一個低的起點。正如楊傳緯院長為此書作序中所說,我們“努力開墾這片肥沃而荒蕪的土地,盡管我們的耕作尚屬粗放,我們仍然不揣簡陋,以求於大方之家,以征求誌同道合者”。此時,國家教委已開始著手布置學科教育學教材的編寫,有些學科的教師和研究人員已經在進行教材的編寫和論文、專著的撰寫。這正是當時學科教育學情境的狀況,該書的付梓也出於為發起全國學科教育學理論研討會作準備,此書出版時為1988年5月。是年9月,院學科教育學中心名譽主任禇亞平的地理學科教育學課,喬季平的物理學科教育學課,筆者的學科教育學概論課同時開課,這也是我國高師院校首次開出這一課程。其後其他學科的學科教育學課也陸續開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