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載1936年2月1曰《文學》第6卷第2期)
英國是個尊重自由的國家,從倫敦海德公園(HydePark)可以看出。學政治的人一定知道這個名字;近年日報的海外電訊裏也偶然有這個公園出現。每逢星期日下午,各黨各派的人都到這兒來宣傳他們的道理。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井水不犯河水。從耶穌教到共產黨,差不多樣樣有。每一處說話的總是一個人。他站在桌子上,椅子上,或是別的什麼上,反正在聽眾當中露出那張嘴臉就成;這些桌椅等等可得他們自己預備,公園裏的長椅子是隻讓人歇著的。聽的人或多或少。有一回一個講耶穌教的,沒一個人聽,卻還打起精神在講;他盼望來來去去的遊人裏也許有一兩個三四個五六個……愛聽他的,隻要有人駐一下腳,他的口舌就算不白費了。
見過一回共產黨示威,演說的東也是,西也是;有的站在大車上,頗有點巍巍然。按說那種馬拉的大車平常不讓進園,這回大約辦了個特許。其中有個女的約莫四十上下,嗓子最大,說的也最長;說的是倫敦土話,凡是開口音,總將嘴張到不能再大的地步,一麵用胳膊助勢。說到後來,嗓子沙了,還是一字不苟地喊下去。天快黑了,他們整隊出園喊著口號,標語旗幟也是五光十色的。隊伍兩旁,又高又大的馬巡緩緩跟著,不說話。出的是北門,外麵便是熱鬧的牛津街。
北門這裏一片空曠的沙地,最宜於露天演說家,來的最多。也許就在共產黨隊伍走後吧,這裏有人說到中日的事;那時剛過”一二?八”不久,他頗為我們抱不平。他又讚美甘地;卻與賈波林相提並論,說賈波林也是為平民打抱不平的。這一比將聽眾引得笑起來了;不止一個人和他辯論,一位老太太甚至嘀咕著掉頭而去。這個演說的即使不是共產黨,大約也不是“高等”英人吧。公園裏也鬧過一回大事:一八六六年國會改革的暴動(勞工爭選舉權),周圍鐵欄幹毀了半裏多路長,警察受傷了二百五十名。
公園周圍滿是鐵欄幹,車門九個,遊人出入的門無數,占地二千二百多畝,繞園九裏,是倫敦公園中最大的,來的人也最多。園南北都是鬧市,園中心卻靜靜的。灌木叢裏各色各樣野鳥,清脆的繁碎的語聲,夏天綠草地上,潔白的綿羊的身影,教人像下了鄉,忘記在世界大城裏。那草地一片迷蒙的綠,一片芊綿的綠,像水,像煙,像夢;難得的,冬天也這樣。西南角上蜿蜒著一條蛇水,算來也占地三百畝,養著好些水鳥,如蒼鷺之類。可以搖船,遊泳;並有救生會,讓下水的人放心大膽。這條水便是雪萊的情人西河女士(HmiDetWestbrook)自沉的地方,那是一百二十年前的事了。
106南門內有拜倫立像,是五十年前希臘政府捐款造的;又有座古英雄阿契來斯像,是惠靈頓公爵本鄉人造了來紀念他的,用的是十二尊法國炮的銅,到如今卻有一百多年了。還有英國現負盛名的雕塑家愛勃司坦(Epstein)的壁雕,是紀念自然學家赫德生的。一個似乎要飛的人,張著臂,仰著頭,散著發,有原始的樸拙獷悍之氣,表現的是自然精神的化身;左右四隻鳥在飛,大小旁正都不相同,也有股野勁兒。這件雕刻的價值,引起過許多討論。南門內到蛇水邊一帶遊人最盛。夏季每天上午有銅樂隊演奏;在欄外聽算白饒,進欄得花點票錢,但有椅子坐。遊人自然步行的多,也有跑車的,騎馬的;騎馬的另有一條“馬”路。
這園子本來是鹿苑,在裏麵行獵;一六三五年英王查理斯第一才將它開放,作賽馬和競走之用。後來變成決鬥場。一八五一年第一次萬國博覽會開在這裏,用玻璃和鐵搭蓋的會場;閉會後拆了蓋在別處,專作展覽的處所,便是那有名的水晶宮了。蛇水本沒有,隻有六個池子;是十八世紀初葉才打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