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撩天兒(3 / 3)

有些人隻願意人家聽自己的談話。一個聲望高,知識廣,聽聞多,記性強的人,往往能夠獨占一個場麵,滔滔不絕地談下去。他談的也許是若幹牽搭著的題目,也許隻是一個題目。若是座中隻三五個人,這也可以是一個愉快的場麵,雖然不免有人抱向隅之感。若是人多了,也許就有另行找伴兒搭話的,那就有些殺風景了。這個獨占場麵的人若是聲望不夠高,知識和經驗不夠廣,聽話的可窘了。人多還可以找伴兒搭話,人少就隻好幹耗著,一麵想別的。在這種聚會裏,主人若是盡可能預先將座位安排成可分可合的局勢,也許方便些。平常的閑談可總是引申別人一點兒,自己也說一點兒,想著是別人樂意聽聽的;別人若樂意聽下去,就多說點兒。還得讓那默默無言的和冷冷兒的收起那長麵孔,也高興地聽著。這才有意思。閑談不一定增進人們的知識,可是對人對事得有廣泛的知識,才可以有談的;有些人還得常常讀些書報,才不至於談的老是那幾套兒。並且得有好性兒,要不然,淨鬧別扭,真成了“話不投機半句多”了。記性和機智不用說也是少不得的。記性壞,往往談得忽斷忽連的,教人始而悶氣,繼而著急。機智差,往往趕不上點兒,對不上茬兒。閑談總是斷片的多,大段的需要長時間,維持場麵不易。又總是報告的描寫的多,議論少。議論不能太認真,太認真就不是閑談;可也不能太不認真,太不認真就不成其為議論;得斟酌乎兩者之間,所以難。議論自然可以批評人,但是得泛泛兒的,遠遠兒的;也未嚐不可罵人,但是得用同情口吻。你說這是戲!人生原是戲。戲也是有道理的,並不一定是假的。閑談要有意思;所謂“語言無味”,就是沒有意思。不錯,閑談多半是費話,可是有意思的費話和沒有意思的還是不一樣。“又臭又長”,沒有意思;重複,矛盾,老套兒,也沒有意思。“又臭又長”也是機智差,重複和矛盾是記性壞,老套兒是知識或見聞太可憐見的。所以除非精力過人,談話不可太多,時間不可太久,免得露了馬腳。古語道,“言多必失”,這兒也用得著。

還有些人隻願意自己聽人家的談話。這些人大概是些不大能,或不擅言辭者有“一錐子也紮不出一句話”的,可是少。那不是笨貨就是怪人,可以存而不論。平常所謂不能談話的,也許是知識或見聞不夠用,也許是見的世麵少。這種人在家裏,在親密的朋友裏,也能有說有笑的,一到了排場些的聚會,就啞了。但是這種人曆練曆練,能以成。也許是懶。這種人記性大概不好;懶得談,其實也沒談的。還有,是矜持。這種人是“語不驚人死不休”

的。他們在等著一句聰明的話,可是老等不著。一等得著的是“談言微中”

的真聰明人;這種人不能說是不能談話,隻能說是不愛談話。不愛談話的卻還有深心的人;他們生怕露了什麼口風,落了什麼把柄似的,老等著人家開口。也還有謹慎的人,他們隻是小心,不是深心;隻是自己不談或少談,並不等著人家。這是明哲保身的人。向來所讚美的“寡言”,其實就是這樣的人。但是“寡言”原來似乎是針對著戰國時代“好辯”說的。後世有些高雅的人,覺得話多了就免不了說到俗事上去,愛談話就免不了俗氣,這和“寡言”的本義倒還近些。這些愛“寡言”的人也有他們的道理,謝安和劉義慶的讚美都是值得的。不過不能談話不愛談話的人,卻往往更願意聽人家的談話,人情究竟是不甘靜默的。一就算談話免不了俗氣,但俗的是別人,自己隻聽聽,也樂得的。一位英國的無名作家說過:“良心好,不愧於神和人,是第一件樂事,第二件樂事就是談話。”就一般人看,閑談這一件樂事其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