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撩天兒(2 / 3)

談話的開始難,特別是生人相見的時候。從前通行請教“尊姓”,“台甫”,“貴處”,甚至“貴庚”等等,一半是認真一知道了人家的姓字,當時才好稱呼談話,雖然隨後大概是忘掉的多一另一半也隻是哼哼罷了。自從有了介紹的方式,這一套就用不著了。這一套裏似乎隻有“貴處”一問還可以就答案發揮下去;別的都隻能一答而止,再談下去,就非換題目不可,那大概還得轉到天氣上去,要不然,也得轉到別的一些瑣屑的節目上去,如“幾時到的?路上辛苦吧?是第一次到這兒罷?”之類。用介紹的方式,談話的開始更隻能是這些節目。若是相識的人,還可以說“近來好吧?”“忙得怎麼樣?”等等。這些瑣屑的節目像天氣一樣是哼哼詞兒,可隻是特殊的調兒,同時隻能說給一個人聽,不像天氣是普通的調兒,同時可以說給許多人聽。所以天氣還是打不倒的談話的引子——從這個引子可以或斷或連的牽搭到四方八麵去。

但是在變動不居的非常時代,大家關心或感興趣的題目多,談話就容易開始,不一定從天氣下手。天氣跑到諷刺的筆下,大概也就在這當兒。我們的正是這種時代。抗戰,轟炸,政治,物價,歐戰,隨時都容易引起人們的談話,而且盡夠談一個下午或一個晚上,無須換題目。新聞本是談話的好題目,在平常日子,大新聞就能夠取天氣而代之,何況這時代,何況這些又都是關切全民族利害的!政治更是個老題目,向來政府常禁止人們談,人們卻偏愛談。袁世凱、張作霖的時代,北平茶樓多掛著“莫談國事”的牌子,正見出人們的愛談國事來。但是新聞和政治總還是跟在天氣後頭的多,除了這些,人們愛談的是些逸聞和故事。這又全然回到茶餘酒後的消遣了。還有性和鬼,也是閑談的老題目。據說美國有個化學家,專心致誌地研究他的化學,差不多不知道別的,可就愛談性,不惜一晚半晚地談下去。鬼呢,我們相信的明明很少,有時候卻也可以獨占一個晚上。不過這些都得有個引子,單刀直入是很少的。

談話也得看是哪一等人。平常總是地位差不多職業相近似的人聚會的時候多,話題自然容易找些。若是聚會裏夾著些地位相殊或職業不近的人,那就難點兒。引子倒是有現成的,如上文所說種種,也盡夠用了,難的是怎樣談下去。若是知識或見聞夠廣博的,自然可以抓住些新題目,適合這些特殊的客人的興趣,同時還不至於冷落了別人。要不然,也可以發揮自己的熟題目,但得說成和天氣差不多的雅俗共賞的樣子。話題就難在這“共賞”或“同情”上頭。不用說,題目的性質是一個決定的因子。可是無論什麼地位什麼職業的人,總還是人,人情是不相遠的。誰都可以談談天氣,就是眼前的好證據。雖然是自己的熟題目,隻要揀那些聽起來不費力而可以滿足好奇心的節目發揮開去,也還是可以共賞的。

這兒得留意隱藏著自己,自己的知識和自己的身份。但是“自己”並非不能作題目,“自己”也是人,隻要將“自己”當作一個不多不少的“人”陳述著,不要特別愛惜,更不要得意忘形,人們也會同情的。自己小小的錯132誤或愚蠢,不妨公諸同好,用不著愛惜。自己的得意,若有可以引起一般人興趣的地方,不妨說是有一個人如此這般,或者以多報少,像不說“很知道”而說“知道一點兒”之類。用自己的熟題目,還有一層便宜處。若有大人物在座,能找出適合他的口味而大家也聽得進去的話題,固然很好,可是萬一說了外行話,就會引得那大人物或別的人肚子裏笑,不如談自己的倒是善於用短。無論如何,一番話總要能夠教座中人悅耳快心,暫時都忘記了自己的地位和職業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