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是人走出來的。”路有兩種,一種是自然的路有形的路,一種是人生的路無形的路。人降生到世上,注定要同時走這兩種路。兩種不同的路同樣漫長、曲折、崎嶇、艱辛;兩種不同的路同樣有寬廣與狹窄、光明與黑暗、前進與倒退、正確與錯誤。本書所寫的路,是我的人生道路,是人生道路上自認為值得記住的足跡、感悟、心聲及瞬間。如今清閑下來,花點時間將它編印成冊,一是孤芳自賞並傳給後代,二是贈予朋友希望茶餘飯後能翻上一翻,僅此而已。
我走過的路雖有曲折,也算艱辛,但總體講是順暢的,光明的,正確的,已經到達了一個較為滿意的目的地。回頭去看,從我能獨立邁步行走記起,在大足縣、榮昌縣、重慶日報社和中小企業局工作的20多年,是我人生道路上最重要的曆程。因此,本書記敘的主要是這幾個地方和單位的一些事。
走路走到現在,的確有些感悟。我以為,一個人完整的一生要經曆兩個階段,完成六件大事。第一階段是創造生活階段,創造生活主要靠能力,能力提高主要靠學習和勤奮;第二階段是享受生活階段,享受生活主要靠健康,健康長壽主要靠鍛煉和保養。一生要完成的大事:一是學習成長,一般要用20多年時間。理想的目標是身體健康、學有所成。二是成就事業,一般也要二三十年的時間。人的職業千差萬別,幹的事情有大有小,但隻要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做好了應該做的事就算成功者。我的這個階段幸逢國家改革發展穩定的好年代,應該說是比較成功的。在大足縣大力推進工商企業改革和農村合作基金會發展,親自領導創辦了龍水金融服務部(後改為城市信用社),為縣級經濟體製改革和經濟發展出了一點力;在榮昌縣始終致力於“富民興縣”,使具有地方特色和優勢的產業——“榮昌三寶”(夏布、生豬、茶葉)得到較快發展,工商企業和基礎設施建設有了新的起色,城鄉人民收入和縣級財政收入也有所增長;在重慶日報社親自領導創辦了《重慶晨報》,使報社形成了一社三報(日報、晚報、晨報)的新格局,為報業集團的成立和發展奠定了基礎;在中小企業局通過幾年堅持不懈的努力,促進理順了全市非公有製經濟、中小企業、鄉鎮企業的管理體製,形成了發展合力,使全市非公有製經濟、中小企業、鄉鎮企業、都市工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就業增收盡了責。三是成家育子。一個和睦幸福的家庭,對於事業成功 、健康生活,都是必不可少的。四是養老送老。贍養孝敬父母,盡可能讓老人健康長壽,直至最終妥善辦理老人的後事,是每個子女的應盡之責。我對父母(包括嶽父母)是愛戴和孝順的,我尤其愛我的母親!五是子女成家育子。希望後繼有人,希望子女超越自己,希望享受天倫之樂,這是人之常情,也是一個人生命的延續,精神的寄托。六是怡養天年。這是人生進入享受生活階段後的大事。我認為,完成這件大事,至少應具備四個條件:健康的身心、良好的環境、安定的社會、有力的保障。
起步向前看,路漫漫,多艱險,敢問何時能到站;停步往後看,白駒過,成笑談,皆謂人生隻瞬間。朋友,讓我們繼續走好自己的路,同時盡可能創造條件讓別人也走好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