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1月我縣第八次黨的代表大會以來,我們在省、市委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解放思想,開拓前進,使兩個文明建設取得了新的成績,勝利實現了確定的各項目標。1992年與1989年相比,全縣工業總產值達到34896萬元,增加15919萬元,增長75.3%。年遞增20.6%。農業總產值達到49518萬元,增加6407萬元,增長14.86%,年遞增4.8%。糧食產量達到356312噸,增加24281噸,增長7.3%,年遞增2.4%。鄉鎮企業產值達到60040萬元,增加35807萬元,增長147%,年遞增35.4%。財政收入達到3.985萬元,同口徑比1989年增加500萬元,增長14%,年遞增4.5%。農村人平純收入達到710元,比1989年增加169元。城鄉居民年末儲蓄達到28070萬元,比1989年增加15 930萬元。城鄉人民生活得到進一步改善。城鎮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環境麵貌有較大的改觀。
過去的三年,在推進富民興縣中,我們主要抓了以下工作:第一,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逐步理順發展思路。在過去三年工作中,我們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根據20世紀90年代的新形勢、新任務以及我縣縣情,大膽探索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的新路子。製定了“強化農業基礎,發展工商兩翼,依靠科技起飛,實現富民興縣”的經濟發展戰略;強調實現這一戰略目標,必須“依靠兩種力量,走好兩種路子”。即依靠縣內、縣外兩種力量,走好“立足本地資源,發揮規模效益,形成產業群體,帶動全縣經濟”的路子和“麵向兩個市場,依靠先進科技,開發新產品,開拓新市場”的路子;同時還指出,要走好這兩條路子,必須實現“三個轉移”,即工作目標要由解決群眾溫飽問題轉移到帶領人民群眾奔小康上來,工作重點要由主要抓糧食生產轉移到保持糧食穩定增長的前提下重點抓鄉鎮企業和“三高”農業上來,工作方式要由粗放經營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根據這些思路和我們的發展現狀,提出了榮昌縣“八五”計劃和十年規劃設想。1992年,在小平同誌南方談話的鼓舞下,我們又製定了榮昌縣經濟發展上台階的目標。為在“八五”期間實現經濟超常規、跳躍式發展創造了條件。
第二,狠抓思想建設,促進幹部群眾思想觀念的轉變。改革開放以來的實踐使我們體會到,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是改革開放的先導,改革開放過程實際上是思想不斷解放的過程。我們同沿海地區之所以還存在較大差距,最主要的是思想解放不夠,改革開放意識不強,政策措施不活,工作重心轉移不徹底。因此,縣委在過去的三年工作中,十分重視抓轉變幹部、群眾思想觀念的工作,先後進行了四次大的思想發動。一是由縣級領導帶隊,分期分批組織中層幹部到沿海和省內經濟發達地區參觀考察,使大家開闊視野,解放思想,看到差距,增強發展榮昌經濟的緊迫感。同時,還有大批鄉、股級幹部,一般幹部和企業幹部,結合論證項目,開拓業務,紛紛走出縣門,吸收了新鮮空氣,促進了觀念轉變。二是去年下半年,我們先後派出兩批30名區、鎮、鄉領導幹部,到德陽市中區和浙江寧波掛職學習,使這些同誌學到了經驗,增長了才幹。三是從市、縣機關下派幹部到基層和企業工作。三年來共有110多名市、縣機關幹部下派到全縣區、鄉及企業工作,一方麵使下派幹部得到了鍛煉,一方麵他們也帶來了新思想、新觀念,促進了基層幹部的思想解放。四是結合傳達學習小平同誌南方談話和黨的十四大精神,在全縣上下又實現了一次思想大解放。去年,縣委、縣府先後出台了一係列改革開放的政策措施,特別是通過貫徹落實縣委(92)36號文件,在全縣開始形成了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的活躍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