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廖哲勳,課程學[M],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1.
②鍾啟泉,現代課程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
③E。G波林,實驗心理學史[M],北京:商務出版社,1981.
④丁寧,西方當代藝術心理學[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1.
⑤何新,藝術現象的符號[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7.
⑥王德勝,科學符號學[M],沈陽:遼寧大學出版社,1992.
⑦朱自清,月光下的人生[M],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1997.
⑧《人民教育》編者《對〈背影〉的意見》[J],人民教育,1951(6)。
⑨黃慶生,一篇很不好教的課文——《背影》[J],人民教育,1951(7)。
孫紹振,《背影》的美學問題[J],語文建設,2010(6)。
孫紹振,就《背影》談審美價值和曆史語境——兼與丁啟陣先生商榷[J],語文建設,2010(10)。
商金林,漸行漸遠的背影——對《背影》的解讀與感想[J],理論學刊,2011(1)。
張學君,走進《背影》解讀的秋日時代[J],語文建設,2011(6)。
林道立,張王飛,吳周文,《背影》的美學價值及其文學史意義[J],天津師範大學學報,2011(1)。
丁啟陣,我讚成把朱自清《背影》從語文課本中刪去(博文),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00fe270100k3kd。html〉。
胡磊,朱自清《背影》應該從語文課本中刪去的理由(博文),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d6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