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關於教書育人的幾點思考(1 / 2)

教師要教書育人,學生要讀書明理,似乎是不言自明的教育目的。無論哪個時代,哪個國家也不例外。然而,對於“教書育人”的理解,曆來有兩種偏向,一是把政治、思想品德教育完全推給專門的德育課程與相關教師;一是在學科教學中牽強附會、穿靴戴帽。究竟何謂“教書育人”?“育”什麼樣的“人”?如何“育人”?這應當是一項長期的、複雜的、潛移默化的教育工作。我以為,所謂“教書育人”,就是要求教師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還要教會學生學做人,做一個具有一定競爭能力、學習能力、生存能力、交際能力的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合格的人。

對於“教書育人”的理解,起初我隻是一種模式化的認識,僅以為作為班主任,時時注意學生的思想動態,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與抱負,培養他們做一個遵紀守法的公民,(這是班主任義不容辭的職責)而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既然文以載道,自然注重將育人工作融於授課過程中,起潛移默化的作用。我以為這已經很好地做到了既教書又育人。曾經一段時間我都很認真地將自己的認識付諸行動,直到幾年前的一個教師節,有個學生在電話裏對我說:“老師,我一直非常感謝您,如果不是您當初在周記裏開導我、鼓勵我,我可能不會有今天,我當時已經沒有生活下去的勇氣了,隻是沒敢在周記裏寫出來。”其實像他這樣在周記裏傾吐自己的苦惱困惑的學生很多,周記原本隻是作為語文課寫作訓練的一種練筆的形式,不想卻給學生多了一個與老師交流思想、傾吐心聲的機會。通過周記,師生間的距離縮短了,我更多更真切地了解了學生的所思所想。麵對學生的苦惱與困惑、失意與消沉,正確地引導與鼓勵,這是每個教師應盡的職責,作為教師,這或許僅是一種職業習慣,但對於學生,有時候教師的幾句話可能會影響他們一生。學生的來電讓我很自責,因為我對學生做得太少,但也正是這個電話,讓我深刻地意識到教師肩上擔子的沉重,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的影響是多麼重要。我們麵對的學生正處於成長階段,他們有許多的困惑、痛苦、迷茫與無助,他們在內心深處呼喚他們的師長能為他們傳道、授業、解惑。然而作為教師,我們對他們的了解是有限的,我們在課堂上的高談闊論,很可能是無的放矢;我們找學生促膝談心、苦口婆心,可能根本沒能觸及他們的所思所想。比如,我們強調學生不許戀愛,這是鐵的紀律,可是,有的學生家長卻要他們在學習期間結婚;我們總批評學生不好好學習,可有多少學生好學上進,卻苦於得不到相應的輔導和指教。由此,我想,我們說“教書育人”,可能更多地從宏觀上講,如何向學生灌輸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如何培養他們德才兼備成為社會的棟梁,這固然是正確的,問題是我們該從何入手?學生要怎樣才能接受?這應當是一個係統、龐大的工程,必須靠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才能使學生真正成為社會大廈的棟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