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隻是我的事,如果陸空聯合反擊,即使不能完全擊退敵人,艦隊撤退也較容易,不戰而退則是一回事。”
“總裁手諭我無權解釋。至於不戰而退反倒困難,我無法理解。”
桂永清不講理。林遵估計到將要大撤退,長江防線十有八九是不要了。憋著一肚子氣回到旗艦:“來!”發信號,各艦長、隊長到旗艦“這些狗娘養的,打又不打,和又不和,隻知道逃跑,跑到海上去幹什麼,那裏也沒有共軍。”大家到齊後,林遵把剛才的事講了一遍。許多人罵了起來,有的說沒法混了,有的要打,邊打邊撤,有的話犯不上費心思,讓撤就撤,撤到哪裏算哪裏,有的心裏想宣布起義,但不敢說出來。
“不要亂吵嚷,”林遵讓大家一個一個說,反而沒有人開口了。
大家都不說林遵說“我林遵當年投身海軍原是為了建起一支強大海軍抵禦外侮的,不想竟做了黨派鬥爭的工具,打起內戰來了,多少弟兄做了冤鬼,鮮血養肥了那些腐敗官僚,一個個偕著婆姨兒女遠遠躲走了。桂永清也跑了,他們一不愛國二不愛黨三不愛軍更不愛民,偏要我們為黨國盡忠。現在這樣子,為之盡忠有無價值?現在到了用腦子好好想一想的時候了。大家說怎麼辦?”
非常時期出非常人物,出非常事件,長江艦隊向解放軍投誠起義這麼重大的行動,竟用民主投票的方式解決了。林遵來到泰縣白馬廟解放軍第三野戰軍渡江戰役指揮部,受到粟裕的熱情歡,軍委決定以這支艦隊為基礎建立華東海軍,成立華東海軍司令部,請林遵做司令。林遵堅辭不就。他沒有指揮艦隊打共產黨,也不願意率領這支艦隊去打國民黨,惟望戰爭早早結束,不要繼續空耗人力物力了。但是,戰爭能否早早結束並不以哪些人的意誌轉移,在力氣沒有耗盡之前,即使被打倒在地也不會認輸的,於是這支艦隊又在新的司令兼政委張愛萍的指揮下投入了戰鬥。
中國艦隊不戰而降,外國艦隊又怎麼樣了呢?美國艦隊食言,非但青島的艦隊按兵不動,原在長江口的幾艘軍艦也遠遠地開出去了。
2.4湯恩伯撤退江防
蔣介石看完了自前線的不斷失利的戰報後,氣急敗壞,他惡狠狠地對湯恩伯道:“炸!撤!懂嗎?”
現在南京處在黃軍鉗形圍之中。湯恩伯的撤退命令是這樣的:
江陰要塞以東二十一軍、一二三軍沿京滬鐵路向上海撤退。江陰以西之五十一軍、四十五軍經常州、溧陽、宜興、嘉興繞太湖向上海撤退。駐鎮江第四軍、首都衛戍司令部之四十五軍、二十八軍由衛戍總司令張耀明指揮沿京杭國道向杭州撤退。南京各機關團體撤退由衛戍司令部指揮。南京之軍事設施、重要城市設施由衛戍總司令部負責徹底破壞之。
撤退時間從1949年4月23日8時開始。這道撤退命令除二十一軍、一二三軍沿京滬鐵路撤走以外,其他所有軍隊、機關、團體都得擠在京滬公路上,或去杭州,或繞太湖去上海,明知壅塞,也別無選擇。由此可見,江陰要塞失守給國民黨京滬決戰造成極大不利。擬製這道命令時作戰處長憂慮地問了一句:“市民包括工商各界是否撤退如何撤退,要不要提一下?還有蕪湖段退下來的江防部隊的運動線路要不要做出規定?”湯恩伯木然地回了句“不必要”。不是不必要而是無法解決,京杭公路有多寬,通過能力有多大,大家都清楚。
撤退最快秩序最好的是湯總部指揮所,一個月前就準備好了40輛大卡車,一聲令下乘車便走。國防部早已分散到廣州、上海、溪口,剩下不多一些人隨何應欽、顧祝同等則空中飛走。首都衛戍總司令部權柄在握,除輜重團100多輛汽車,又向江南汽車廠,下關電廠等征集一批,加上“自備交通工具”(個人以衛戍總部名義征用的),運載工具不成問題。有這麼好的條件,本可準時撤離。但行前有人忽然想起大批庫存物資、查抄沒收資產未處理,留給共產黨太可惜,一把火燒掉又舍不得,臨時決定“貴重物品分散攜帶保管”,這一塊定有極大的誘惑力和吸引力,大家都跑去撿選、打包,裝車。忙完了這一起,胃口大開,又去銀行提取“經費”。龐大的車隊開動時,時針已經指向11點,出城的道路幾乎堵死。輪到機關團體,隻能分頭出城,解放軍未到自己先大亂。
必要時放棄南京這一重大決定蔣介石、湯恩伯、顧祝同等極少數人外,大家都不知道,也不曾想到解放軍渡江作戰剛剛兩天,浦口還在自家手裏,南京就不要了。所以,湯恩伯的命令一發布,便引起極度恐慌,不知道發生了什麼重大變故,雖然撤退序列和時間都有明白規定,但很少有人遵守,有的搶選有的拖後,必須攜帶的作戰器械帶得很少,不準攜帶的私人物品卻帶得很多。大撤退從一開始便釀成一場大災難。
10點鍾以後開始行動的,出城要花3個小時,出城後情況更糟,京杭國道不見了,看到的全是攢動著的人群和不停地鳴叫的汽車。軍隊不成隊列了,一段一段被隔斷,指揮官的脾氣都特別大,不能按時到達指定地點要以軍紀論處的,一個個心急如焚,不住在吼叫,罵人,動手打人,用槍恫嚇,但全不管用,人們想躲也躲不開。汽車油門踩得山響,沒有路硬是從人群中擠出路來,許多人被擠進溝渠,有的被碾死輪下,幾路軍隊碰在一塊,誰也不肯相讓,都想爭先,都要搶道,有的把汽車掀翻,有的開槍火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