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4)(3 / 3)

國民黨軍隊的脈搏隨溪口這顆心髒而跳動。但是,自從解放軍全線突破長江防線之後情況出現異常,上下發生梗塞,甚至偶爾停止跳動,把所有信息拚湊起來,也看不清長江防線及長江以南的情勢是個什麼樣子。一向以戰報及時準確著稱地湯總部送來的報告也沒頭沒腦,看了令人生氣。

——解放軍於21日夜10時許對我長江防線發起全麵進攻,有渡江企圖。

——解放軍進攻重點在安慶段、蕪湖段。浦口至江陰段火力雖猛,意在牽製。

——江陰要塞出事“營口”、“威海”可疑。揚中、江陰段敵強行登岸。

——林遵率艦隊“投敵”。鎮江、江陰失守,浦口孤懸,南京危急。

——劉汝明擅自撤防,失去聯係。

這些報告與其說是戰報,不如說是新聞訊得發的要聞簡報,沒有形勢態勢,沒有兵力對比,沒有交戰情況,沒有具體準確的時間地點,而且多半是馬後炮。

蔣介石再也按捺不住了,他把電報往地上一扔,氣急敗壞地罵道:“娘希匹!敵軍、敵軍,湯恩伯是誰家的司令,是國軍司令還是敵軍司令,為什麼隻報敵軍進攻不見國軍抵抗?嗯?”他對俞濟時說:“蔣介石要親自到上海部署淞滬決戰。準備。”

5月7日,蔣介石抵達上海,湯恩伯、上海警備司令陳大慶、上海防守司令石覺趕忙去蔣處彙報戰況。湯恩伯盡其掌握的情況毫無隱瞞地全講了出來,在場的人聽了莫不神情沮喪。國民黨將領向報告,一向是隻報喜不報憂,或多報喜少報憂。湯恩伯這次沒敢那樣做,他擔不起那個責任。湯的報告給人留下兩個深刻的印象,一個印象是軍隊失控,不戰而潰,狂奔亂跑,自相阻撓,45萬江防大軍損失近半,其餘20萬退失淞滬,4萬人散在閩浙。另一個印象是解放軍過江後以秋風掃落葉之勢席卷江南半壁,對淞滬構包圍態勢,隨時可能對上海發起全麵進攻。

“20多萬江防部隊主要不是損失在江防線上而是損失在潰退途中。”湯恩伯繼續說下去“這期間敵軍打了3個大圍殲戰。”

第一個圍殲戰發生於太湖以西廣德、郎溪、溧陽、長興之間,稱廣德地區圍殲戰。

第二個圍殲戰發生於皖漸廣闊地區。第三個圍殲戰發生於皖南、浙西北、閩北、贛東地區。

湯恩伯說:“目前敵軍總態勢是,長江自湖口到江陰,全線向江南平推1000多公裏,皖南全部、贛東全部、蘇南大部,浙江二分之一、福建三分之一地區,已被共軍掃蕩過,如果仍收不住腳根,再有一次大衝擊,敵軍便推到東海邊上去了。”蔣介石一語未發,隻管來回踱步。

“近來空軍駕機投敵事件連續發生,賈亦斌也投了共產黨。”湯恩伯接著還要講下去,蔣介石揮揮手。停了一會兒,他說:“困難顯忠臣,我們要轉敗為勝就要依靠你們這些忠臣,忠貞黨員,堅信主義,曆經鍛煉,百折不撓的有誌之士。淞滬準備得有怎麼樣了?”

湯恩伯說:“防守淞滬的部隊有羅澤癲三十七軍,劉玉章五十二軍,吳仲直七十五軍,王克俊二十一軍,顧錫九一二三軍,闕漢騫五十四軍,舒榮十二軍,王秉鉞五十一軍等部,共23個正規師72個團,加上交警、保定部隊,總兵力25萬,部署在非常有利的防禦地帶。”

淞滬地區三麵環海一麵臨湖,河道縱道,水網交錯,多年來借地勢築工事,形成完整的防禦體係。解放軍若從東北方向來,吳淞要塞不僅鎖住長江口,而且控製寶山、嘉定、太倉、昆山諸點,使其不得過。解放軍若從西南方向來,有三道外圍防線使其難以接近市區。

倘若解放軍從東北方向闖過吳淞要塞封鎖線,或從西南突破三道外圍防線,要想接近市區也是極端困難的,因為後麵還有更為嚴密的市區防禦體係。市區防禦體係由外圍陣地、主陣地、核心陣地三層構成。

外圍陣地——自瀏河、羅店、嘉定、南翔、華曹旗、七寶鎮至華涇鎮一線,為浦西外圍陣地;自川沙城至北蔡鎮一線為浦東外圍陣地。

主陣地——由寶山西北獅子林向南,經月浦、楊行、劉行、大場、真如、北新涇、虹季、龍華到浦江邊一線為浦西主陣地;由高橋向南,經曹行、洋涇鎮至唐橋一線為浦東主陣地。

核心陣地——利用市區高在建築作強固之抵禦據點,在各街道要衝堆沙袋、木馬、鐵絲網等。

外圍陣地與主陣地之間所有集鎮均為抵禦重點,都築有集群工事。

主陣地與核心地相距3000米,其間有數道交叉陣地,野戰半永久性掩體,水泥碉堡13000多座。碉堡四周有溝渠、電網、地雷陣、鐵絲、竹簽、籬笆等等,有的副防禦設施多達10道。

蔣介石對淞滬設防情況是較清楚的,不要湯恩伯講也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