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先遣兵團渡江解放武漢
為策應東線作戰,第四野戰軍先遣部隊第二十兵團奉令即從花園、河口一線向武漢逼近。從4月27日至5月10日,在中原軍區江漢、桐柏兩軍區配合下,作戰13天,占領了孝感、黃陂,奪取了漢口以北重要門戶灄口,解放了鄂東江北廣大地區。
第二、第三野戰軍渡江後,國民黨軍於4月30日作出撤退江北的決定。令鄂西宋希濂集團在遇解放軍攻擊後即向大巴山撤退,主力撤守鄂西,踞守川黔。令粵漢線之國民黨軍撤至江南,在洞庭湖、汨羅江以東,長沙、衡陽以東地區構築工事,阻解放軍前進。5月初,武漢國民黨軍收縮。桂係主力第七、第四十六、第四十八軍逐漸向江南和浙贛邊及南潯路撤退。陳明仁兵團第二十九軍向長江撤退。武漢地區僅以地方雜牌軍防守。至5月8日,江北國民黨軍大部收縮至九江、武昌間。為防敵逃跑,解放軍四首長令先遣兵團第四十三軍由鄂城、蘄春渡江,迂回襲殲是國民黨軍,令第四十軍一部向漢口前進。
5月11日,部隊向江邊開進。5月12日第四十三軍進至浠水上巴河、廣濟、淋山河地區,準備在團風至武穴段渡江。第四十軍於5月11日向橫店、兩河口、李家集推進。
1949年3月下旬,第四野戰軍組成先遣隊南下,配合二野、三野發起渡江戰役。圖為43軍某部準備渡江。
5月14日拂曉,第四十三軍奔襲蘭溪、蘄春、田家鎮、黃洲、團風。在蘭溪殲國民黨軍第二十六軍及綏靖部隊各一團,在蘄春、田家鎮各殲國民黨軍一個營,在團風殲國民黨軍第二十六軍第三零四師一個營,當晚占領上述各地。
5月15日晨,第四十軍在200餘裏寬的正麵,分別由團風、黃州、蘭溪、蘄春、田家鎮等渡口渡江。江南石崗等地國民黨守軍第一二六軍第三零五師第四十三、第九一五兩個團起義,迎解放軍過江。時江南大冶、鄂城、陽新等地守軍逃竄,解放軍順利渡過長江,對逃兵展開追擊。16日追殲保安第七團,占鄂城、大冶,17日占陽新。
四十三軍渡江後,漢口守軍逃跑。第四十軍第一一八師於16日進駐漢口,主力3個師於下午渡江,17日進占武昌、漢陽,守軍第五十八軍向平江方向逃竄。江漢軍區一個旅進駐漢陽。
4.3追擊逃敵
解放軍第十二兵團渡江後,南潯線國民黨軍開始撤退,平漢線及其兩側守軍準備南逃。為配合第二野戰軍第四兵團殲滅南潯線之國民黨軍,第四十三、第四十軍急速分路向德安、永修、安義之線及鹹寧、蒲垢、通城之線攻擊前進。東線第四十三軍於18日占瑞昌,22日解放德安,24日進永修、安義。南線,第四十軍於5月19日殲鹹寧守軍第一二七軍4個營,占汀泗橋,20日占通山,24日占崇陽,25日攻擊通城,殲守軍2個保安團。同日,進占蒲圻。第四十三軍第一五六師撥歸江西軍區建製,擔任南昌市衛戍任務。
此時,獲悉白崇禧要對解放軍入贛之第四十三軍實行反擊,先遣兵團於5月24日停止前進,部隊分別在蒲圻、鹹寧、德安、永修、安義地區休整。
解放軍解放武漢時,國民黨華中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兼河南省主席、第十九兵團司令張軫,於5月15日率所屬第一二八軍3個師及第一二七軍第三零九師官兵2萬餘人,在賀勝橋、金口一帶起義。
5月25日攻占通城後,四野先遣兵團渡江作戰結束。
是役,由5月11日部隊向江邊開進時起,至5月25日止,曆時半月,先後解放武漢三鎮、華中鋼鐵工業基地大冶、鄂城,以及鄂東南、贛西北等地區城市共16座,促使2萬國民黨軍起義,斃傷其1.6萬餘人。
四野渡江戰役結束後,解放軍整個渡江作戰勝利結束。這次作戰一舉突破國民黨陸、海、空軍聯合組成的長江防線,搗毀了國民黨統治的老巢,迫使外國帝國主義不敢武力幹涉,並解放了長江兩岸廣大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