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李瞬(3)(1 / 3)

第十六回

現在咱們再來說說楚朝初期政治局勢。楚朝建國以來,李瞬封賞了那些幫助他打下天下的大臣和武將,這在每個王朝都是必然的。明朝開國的時候,朱元璋封了開國六功臣,而李瞬同樣也封了八個人。這六個人從大到小分別為徐潤康,張奉,鄭芝龍,馬士英,胡文才,劉德福,鄭成功和張卓。首先,徐潤康,搞了那麼多年後勤,並指導楚軍練成強大的西班牙方陣。徐潤康還是一個比較趕潮流的人,與洋人關係很好。於是,徐潤康入閣,擔任內閣首府,中級殿大學士,並擔任兵部尚書,封定遠候,太師。這是八功臣中唯一入閣的文官。張奉,跟自己父親就一直打仗的老將,還是自己的老丈人,國舅嗎,擔任中軍都督,封英國公,太保。鄭芝龍,也是個猛人,雖然有些貪,還是個商業巨頭,但隻要不傷及國家百姓和李瞬的地位,也是個能用的人。李瞬便讓他擔任商部尚書,並允許他建立私人海軍維護貿易,封福建候。馬石英,也是個大功臣,李瞬便讓他擔任左都督,統領京城十鎮,並封武定候。胡文才,任直浙總督,兵部左侍郎,擁有江南大多數軍隊的兵權,封江東候。劉德福,任西北總督,兵部右侍郎,任唐國候。鄭成功,任京衛都指揮使,並世襲其父鄭芝龍爵位。張卓,任大同總兵,繼承其父張奉爵位。李瞬還賞賜了他們大量的金銀財寶和土地,對這些開國名將絕對是很好的。

但是有兩個人卻被無意地“冷落”了,他們便是李瞬的兩大智囊:康超和郭英。這兩個人都是李義的學生,從小便和李瞬相識,很有文學天賦,也極其擅長處理政務。和沈偉觀鬥爭的時候,若不是他們倆出謀劃策,李瞬估計早被整垮了。李瞬出去討伐清朝的時候,若不是他們倆在拚死拚活的幹活,大楚根本撐不了太多時間。如今,天下統一了,清朝被打回了遼東,李瞬應該給他們一個滿意的官位。但李瞬卻沒能讓他們掌管內閣,甚至連吏部尚書的職位都沒能給他們。康超被任命為武英殿大學士,禮部尚書,在內閣中排第三;郭英被任命為東閣大學士,戶部尚書,在內閣中排第四。雖然看起來官不小嗎,但兩個人卻十分的憤怒。自己辛辛苦苦幹了那麼多年,居然當不上內閣首府和次府。而內閣首府居然是後勤專家徐潤康!康郭二人如何可以在一個隻會搞軍事裝備,卻不大精通政務的人手下

幹活!甚至連內閣次府張時敏都,人人都知道,也是徐潤康的親信,也就是說,內閣以後就是徐的天下了!康郭二人絕對不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自建國以來,他們倆便開始勾結朝中的大臣,密謀整垮徐潤康。此時朝野上下,已經有很多康郭的親信。另外兩位大學士李夢和蘇軒都是他們的人,八部中,除鄭芝龍外,其他五部的尚書全是康郭的人(因為徐潤康兼任兵部尚書,張時敏是禮部尚書)。不僅如此,督察院,六科給事中等言官也大都是他們的人。尤其是左都禦史楊宏,此人素來與徐潤康不和,天天吵著要談何他,十分激進。

康郭正在積蓄力量發起攻擊,但很快,他們的算盤便會全部破產,而這一切竟是他們那些得力助手:言官們造成的。

天順元年12月29日,李瞬班師回朝後,朝廷上下,就亂成了一鍋粥。畢竟這是楚軍第一次失敗,損失還那麼大。兵部的仁兄們可倒黴了,自打回朝後,談何奏書是一封連一封。自然,兵部尚書徐潤康收到的是最多的。這些言官可找到機會罵他了。以楊宏為首的眾言官群起而攻之。朝廷上下是唾沫星子橫飛,弄得烏煙瘴氣的。可是,康超和郭英卻沒有一絲行動的意思。

第十七回

自明崇禎年間,康超和郭英就是朋友。二人都非常有才華。他們一同到京城考試,卻屢考不中,原因隻有一個,他們寫的文章太犀利,主考官不喜歡,就當廢紙賣了。他們雖然才剛三十,“三十而立”嗎,可他們的城府卻和五十多歲的官場老油條差不多。他們很明白公然上書談何的後果。

天順二年2月,沉默了1個多月的李瞬突然發難,連續懲戒了10多名上書的官員,罰工資,降級,重則廷杖充軍。楊宏作為帶頭的,打了40棍,發配雲南充軍。其他大小言官,也被整得不輕。